close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ounaroti,1475-1564)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雕塑家、畫家及建築家,一位多才多藝的博學的藝術大師。他集雕塑家、畫家、建築家、詩人、作家於一身。他畢生致力於創作,在長達7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歷經坎坷,創造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精美作品,為人類文明增添了不朽的篇章。他的雕塑作品《大衛》直到今天還是每一個學畫的人必須臨摹的教材。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在寫實基礎上注入了非同尋常的精神力量,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映。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米開朗基羅出身於離佛羅倫薩不遠的卡普里斯的一個貴族家中。其父曾擔任奎奇市和卡普里斯的市長。米開朗基羅出生後,體弱多病的母親法蘭西斯卡無力照料他,把他送到附近塞提雷諾小鎮由一位奶媽餵養。塞提雷諾鎮是一個林地茂盛、青石藍天的地方,盛產大理石。奶媽的丈夫是當地採石場的工人。米開朗基羅在這個山區小鎮度過了大部分的童年時光,整天與奶媽的石匠丈夫在一起,玩弄他的工具,觀看他砸石頭。藝術家日後回憶說:“如果我還有些值得稱道的東西,那是由於我出生在空氣清新的山區;正是奶媽乳汁的哺育,使我學會了用鑿子和錘頭來製作雕像。”

  米開朗基羅幼年喪母,10歲時隨再婚的父親搬到佛羅倫斯居住,並開始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此時的佛羅倫斯正在成為全歐洲藝術活動的中心。在文藝復興這樣一個藝術、智力和精力重生的時代,米開朗基羅被城市中豐富的藝術品深深觸動,執意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儘管父親不願兒子成為地位低下的藝術家,但最終還是順了他的心願。在他13歲時,把他送到佛羅倫斯最受尊敬的藝術家吉蘭達約的作坊當學徒。米開朗基羅在此接受了在新鮮石膏上做壁畫的全面技術訓練。他開始時跟著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畫家多美尼科•基朗達約學習繪畫,後來又在羅倫佐•德•梅迪奇的指導下學習雕塑。梅迪奇家族大量的藝術藏品,更使米開朗基羅大開眼界。

  一年以後,他轉向著名雕塑家多納太羅的學生貝爾托爾多學習雕塑。米開朗基羅在14歲時正式嘗試雕塑作品,幾天之內就成功地完成了神話中牧神頭像的雕塑。他的才華引起了佛羅倫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物洛倫佐美第奇的注意。這位藝術和學術活動的慷慨資助人邀請14歲的少年到自己的宮殿居住。此後,米開朗基羅每天和洛倫佐及圍繞在他周圍的一些知名人士共進午餐,接觸到許多思想家、藝術家。在與他們的交往中,米開朗基羅深受人文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他們所崇尚的世俗之美帶給他強烈的震撼。16歲時完成第一件雕塑作品《階梯旁的聖母》以聖母懷抱嬰孩耶穌側身坐在梯旁的姿勢,表現了當時雕刻中罕見的粗朴壯實的形象,其才華立即得到老師和贊助人的認同。1492年,羅倫佐去世,米開朗基羅幸福的少年時代也隨之結束。

階梯旁的聖母

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嚮往已久的羅馬。不久,他創作了《哀悼基督》。這件早期的雕塑作品已表現出他很高的藝術造詣。在這幅作品中,死去的基督安臥在母親的膝上,母親俯視著兒子,充滿了憂思與愛憐。整件作品給人以既悲哀又優美的感覺,展出後便立即在羅馬全城引起了轟動,人們怎麼也沒想到,這是一位不足25歲的新秀雕塑的作品。

哀禱基督

在羅馬,米開朗基羅接觸到古代大師的作品,他的技藝有了進一步提高。1501年春,他重回佛羅倫薩後,創作了雕像《大衛》。

大 衛》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取材於《舊約》中的神話故事。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少年時曾是牧童。有一次他到前線給與敵人作戰的哥哥們送飯,遇到兇悍的敵方巨人哥利亞正在逞兇,在危急的時刻,大衛用甩石機殺死了哥利亞。米開朗基羅把大衛塑成一位健壯的青年,表情剛毅,目光炯炯有神,微低著頭,側目怒視前方, 左手握著搭在肩頭的“甩石帶”,似乎隨時準備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雕像強烈地表現了一位正義戰士的無畏勇氣與力量。

為這座雕像,米開朗基羅花去了大約3年的時間,使它幾乎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境界。《大衛》的成功,使米開朗基羅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雕塑家。《大衛》被當時的政府安放在佛羅倫薩市政廳前的廣場上,直到今天,你依然能在這裏欣賞到這一傑作。

1503 年,因為他在佛羅倫薩的盛名,當時的羅馬教皇尤裏烏斯二世邀他到羅馬參加製作教皇陵墓,後因被嫉妒的藝術家讒言,工程被迫下馬。1508年,米開朗基羅重返羅馬,被迫為西斯廷教堂屋頂製作他並不擅長的壁畫。他當時的心情是悲憤的,不料此壁畫後來成為他生平最大傑作。

西斯廷屋頂壁畫面積達 500平方米左右,是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米開朗基羅在大廳的中央部份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誘惑與逐出樂園》、《挪亞獻祭》、《洪 水》、《挪亞醉酒》。這幅巨型壁畫歷時4年多才完成。由於長期仰面艱苦作畫,他頸項僵直,讀書信都要用抬頭仰視的姿勢。

這組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創造亞當》的構思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得到超凡的啟示的靈感,他以亞當的軀體為中心,亞當似乎剛從沉睡中醒來,舒懶地斜靠著,身體裏仿佛還缺少力量。但亞當年輕健壯的體魄被畫家表現得充滿著理想及至的美,蘊育著生機。亞當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為他注入活力。 這神指與人指的觸碰是整個畫面的焦點,也無疑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徵。而耐人尋味的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讓這兩隻手碰在一起迸發出神創的奇蹟。那相差一點點的距離成為了一個永恆的期待的瞬間,給人留下了永遠的想像的空間。

第二年,朱理二世去世,新教皇列奧十世決定為他前任的陵墓製作雕像。米開朗基羅製作了三尊大理石作品,《摩西》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在這件作品中,佛羅倫薩的雕塑性和羅馬的空間性和諧地同一於一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餘兩件創作分別是《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也屬於米開朗基羅最有成就的雕塑作品。

摩西







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

米開朗基羅自畫像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