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像(David)是文藝復興時代由米開朗基羅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用以表現大衛王決戰巨人歌利亞時的神態。高4.342公尺、重5000多公斤. 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大衛是聖經中的少年英雄,曾經殺死侵略猶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亞,保衛了祖國的城市和人民。米開朗基羅沒有沿用過去的藝術家雕描述大衛時,多集中他割下歌利亞的巨頭,取得勝利的情景;側重他的臉部表情及身軀肢體,呈現出雙眉緊鎖怒目,全神貫注地直視前方,大衛迎接戰鬥時的狀態。在這件作品中,大衛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壯士形象。他充滿自信地站立著,英姿颯爽,左手拿石塊,右手下垂,頭向左側轉動著,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遠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線的遠處搜索著敵人,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新的戰鬥。大衛體格雄偉健美,神態勇敢堅強,身體、臉部和肌肉緊張而飽滿,體現著外在的和內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視著前方,表情中充滿了全神貫注的緊張情緒 和堅強的意志,身體中積蓄的偉大力量似乎隨時可以爆發出來。與前人表現戰鬥結束後情景的習慣不同,米開朗基羅在這裏塑造的是人物產生激情之前的瞬間,使作品在藝術上顯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態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軀體姿態表現出某種緊張的情緒,使人有強烈的“靜中有動”的感覺。雕像是用整塊的石料雕刻而成,為使雕像在基座上顯得更加雄偉壯觀,藝術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頭部和兩個胳膊,使的大衛在觀眾的視角中顯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滿了巨人感。
米開朗基羅26歲受委託雕塑「大衛雕像」,30歲時完成,雕像由一整塊純白大理石雕成,米開朗基羅精研肌膚、血管紋路及關節,被推崇為古典藝術品的典範。1504年9月8日,大衛像首次在佛羅倫斯展出。
據傳大衛像原石來自阿爾卑斯山卡拉拉山開採而成,曾交予另一位雕刻家,但雕刻家發現石材硬度密度光滑,恐自己造詣不足,糟蹋瑰寶,後來才交予米開朗基羅。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不僅如此,《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開朗基羅在雕刻過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熱情,塑造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運動在藝術上得到表達的象徵。作為一個時代雕塑藝術作品的最高境界,《大衛》將永遠在藝術史中放射著不盡的光輝。
早期大衛像的裸露曾引起爭議,被強行穿上28片銅製無花果樹葉來遮羞。1527年佛羅倫斯暴動中被敲斷左前臂,也曾經遭受雷擊,1991年還有瘋狂藝術家拿鎚子敲傷他的腳趾,都經細心修護復原。1873年原尊被遷移到藝術學院畫廊迄今,在佛羅倫斯,後繼者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擺放在公眾場所展出,一尊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廣場的大門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