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企業跨界整合需求下,「專業多工」取代「專業分工」。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便曾赤裸道出:「只會一種能力的人,企業用完即丟!」

我們越來越可以看到,工程師要會業務簡報、記者要有數位編輯能力、工業設計師要深諳化工與材料、業務員賣豪宅要懂台灣稅法、銀行員工要變身理財專員。經緯智庫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書揚常到大學演講,兒子也在清大就讀中,他最常以一個例子來提醒商管學系的畢業生要有「多工」思維。

因為台灣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8%,在員工人數未達100 人的企業中,鮮少單獨設置人力資源部門,召募的工作大多整合在財務部或落在總務、行政人員頭上,「很有可能你是會計,但也要兼任召募的行政工作!」

許書揚多年來也在台灣大學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擔任諮詢義工,但他發現,「多數學生根本沒有這樣的認知。」如果對台灣產業特性有這些理解在先,或許大部份財管學生在校時,就會把握機會好好修習人力資源相關課程。而人力資源系所的畢業生,先了解面對進入中小企業後可能要兼顧總務、行政的工作,才不會出現認知落差。

工作5年後,「學歷」不在重要

這股產業跨界競爭的新風向,所幸各大學也嗅到了變化。

為了打破「專業分工」的科系培育人才思維,越來越多大學廣開跨領域課程、學程供學生選修(見第140頁),也填補了多學生無法擠進心目中科系的遺憾。

例如與產業互動緊密的交大,便要求校內各學院須開出整合學程,讓外院學生選修。交大管理學院學生可去修電光學院開的「顯示科技學程」,建立科技、管理雙專長,而電光學院學樟也可以到管院去修「管理學程」。目前交大各學院開給院外學生選修的學程,共有17個。

當課系的圍牆逐漸被拆掉、產業用人又以態度取勝,想靠熱門科系來取得就業保障的思維,也越來越過時,更將因此錯失開拓其他學習視野的機會。

前陣子,《Cheers》雜誌曾調查1000大企業在用人條件上的想法,發現企業對畢業一年內的人才,最看中的前3大指標是抗壓性、穩定度、學習力,第4名才是畢業學校/科系,但之後學歷的重要性一路往下降,到年資滿5年時,以是企業最不看中的條件了。

正向態度與價值觀,才是未來基石

哈佛商學院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送給學生當作結業禮物。故事內容多圍繞在如何面對挫折、接受挑戰或者感人經歷,其最終目的是要教導哈佛學生,未來決定畢業後的成就,絕不是靠哈佛的學歷光環,而是正向的態度與價值觀,才是成就未來領導人的基石。

這些教授的演講內容後來被集結成《記得你是誰?》(Remember Who You Are),由天下雜誌出版,英文書名即在提醒每個人要把握大學時期不斷的探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而不是別人定義的人生。

大學4年你想要唸什麼科系?答案不在你選擇從哪裡起跑,而是你打算如何精采度過這人生再也不會出現的黃金4年!

4種角度 打破熱門科系迷思

所有過來人的經驗證明,人生不會因為一場考試就決定輸贏。「一試定江山」是科舉時代的落伍思考,在多元的社會裡,成功的方程式卻有幾百種。

大學也漸漸體認到,教育應該開放更多選擇的機會,而不是以科系限縮學習的範圍。因此,這幾年各校不斷打破學習圍牆,鼓勵雙主修、降低轉系門檻、開放跨領域學程,給予學生更多探索的機會。

當各種有形的藩籬已被撤除,父母、考生對熱門科系的迷思,也應該要自己去解放!

冷熱循環,沒有永遠的熱門

還記得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受創最深的除了金融從業人員外,還包括數十萬被迫放無薪假的科技工程師也應聲倒地。隨著產品半衰期提早、產業循環的速度加快下,熱門職務也立即在瞬間變成冰凍幾萬呎、無人敢碰的冷門工作。相反的,在產業競爭走向跨界、整合下,基礎科學的重要性越突顯出。

擴大就業理解,一門課也可以出頭天

全世界第一台可以變化出美麗字體的電腦,是由蘋果電腦所開發出來。這個創意是來自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當年在里德學院休學期間所旁聽一年的英文字型書法課而來。多年後,蘋果產品每以令人驚艷的設計橫掃全球科技業,賈伯斯將其歸功於大學期間所累積的美學素養。

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常源自大學期間某一堂課的熱愛而來。

例如,統計學是政治系、社會系、心理系、教育系、商管領域、乃至部分工程、生命科學、公共衛生領域的必修課,在學期間若對統計裡、民調抽樣、問卷設計乃至統計軟體分析都有完整的概念和實作經驗,畢業後要轉往民調公司、企業行銷部門的機會相當多。

在這個工作需求下,所謂冷門或熱門科系的界限根本不存在。就像物理念得好,不管在金融、科技、航太都找的到發揮的空間。

找出交集,熱門由人定義

唸園藝系,只能拈花惹草?錯!在園藝系中,與食品加工有關的食品科技也是課群之一,若選擇此一領域深入鑽研,不管就業或研究所都可以找到多元應對方向。

唸動物系、農學系,若對育種、改良有興趣,也可以往生命科學或醫學相關領域發展。

攤開許多科系的核心學科,不難發現彼此交集的空間很多,即使是冷門的領域,也有機會透過核心課程往主流領域靠攏,就看你自己是否作了深入的學系研究。

別急!未來的工作,現在還沒出現

2006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一所公立高中老師所製作、探討未來教育趨勢的影片《Did you know?》在全球引起極大的迴響,在國內也被教育界廣泛引用。片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們必須教導學生,畢業後投入現在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解決我們從未面臨過的難題。」

片中並進一步指出,許多2010需求最迫切的工作,在2004年時根本不存在。的確,在科技不斷創新的速度下,知識被汰換的速度也加快,特別對科技背景的學生來說,大一所學等到大三時,有一半知識是被產業淘汰的。

高度變動的未來,最終考驗的是一個人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正是哈佛商學院老師最後想提醒學生的價值觀。這兩項寶貴的能力,也才是決勝未來的金鑰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