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親職 (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的頂尖大學

作者:廖元豪(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出處:天下雜誌 448 2010/06

 

為了爭取頂尖大學之 名,上至校長下至學生,投入急功近利的量化遊戲,為申請計劃而研究。不再長遠思考與批判的大學,就是頂尖大學嗎?

 

        從我是個中學生起,就對「大學」與「大學教授」有很高的憧憬。印象裡,大學是一個可以讓學者們沈思、對話,進而創造智慧的環境。許多充滿智慧的腦袋,不需要亟亟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能深遠地思考問題,挑戰既有的價值。就如同陳之藩先生在《旅美小簡》提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創立的宗旨,是給 無用之學的學者一個安靜思想、平安吃飯的地方。」這種「爭千秋不爭一時」的氣氛,深深吸引著我。

        當我自己成為大學生,我又看到大學吸引我的另一面:在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中,許多令人尊敬的前輩,運用自己的知識──尤其是對民主法治的認識── 揭露並批判社會的不公不義。對於在威權下習於噤聲、犬儒的台灣社會,這些聲音或許淺顯,仍令年輕的我熱血沸騰。

        許多人跟我一樣,看到大學的兩個面向:孕育知識學問,或者批判社會。兩者都在引領價值,促成社會改變。無論是哪一個層面,大學都不是單純順從既有主流價值,為機器製造齒輪的單位。大學可以「生產」出許多新的、實驗性的、批判性的、跳脫體制的東西。它可以挑戰觀念,重塑標準,而不僅是跟隨別人所訂定的 標準。

        然而,這種「超越」或「引領」的地位,似乎一步步在萎縮。

許多在大學任教的朋友,一定都深切感受到這五年來,高等教育的氛圍變化很大。在「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爭取世界排名」、「教學卓越」以及「大學評鑑」等計劃之下,大學原有的狂狷氣息早已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管理主義造成的唯唯諾諾與繁文縟節。

        這些計劃都有一些共同特徵:要求學校提出「量化」的績效數據,並且以各種指標來排序。不僅如此,這些排序、評鑑其實就是國家分配資源的標準。各個大學不能再躺在那兒等著經費從天而降,而是要努力對外證明自己做了許多事情,有很好的「績效」或「潛力」,因此值得國家投資。

這本來未必不好。它讓大學開始更知道公共課責(public accountability)的重要性:你要從人民的口袋裡拿錢,至少要告訴人民你做了什麼,有什麼貢獻。

拚命寫計劃、燒經費

        問題在於,我們這個社會對於「貢獻」的定義,是非常急功近利的。學術工作本質上就未必能在短期(五年?)內看出具體成果。但立法院、教育部,都等不及。於是制訂了一套規則,要求各大學撰寫,說明自己「有什麼用」!

        於是,各大學從校長到教授甚至學生,開始玩這場遊戲。遊戲中最重要的兩個工作是:第一,努力寫計劃爭經費;第二,拚命執行計劃以消耗經費。

        競爭遊戲改變了學術圈的行為模式。學者不再是依據自己的興趣與判斷,決定研究方向;而是要設法揣摩上意,並跟隨多數教授去追求「比較可能得到經費」的計劃。學術本來應該具有獨立、冷靜,並與現實保留適當距離的特性。但如今愈來愈難維持這些特性。

        理論上,教授們有身分保障,大可堅持「我行我素」。可是在一個全面動員爭取排名與補助的環境裡,堅持己見就是不合群,就是搗蛋怪咖。資深教師都不好意思這麼酷,更何況新進教師?結果就是擠壓甚至放棄自己原先的研究,改而「從眾」。如此,非主流的新穎觀念,哪兒能在大學冒出頭?

        更可笑的是:在這個氣氛下,教授們花最多力氣的,不是研究教學,而是「寫計劃」與「燒錢執行計劃」。尤其公立大學的會計制度死板之至。人文社會科學的系所,拿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不能買書不能聘教師,卻只能辦活動。而活動的出席費、稿費,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超低標準。結果就是「以量取勝」──活動 辦得多,錢才銷得掉。弄得人人疲於奔命,形銷骨立,但學術實效有多少,真是天曉得!冷眼看著愈來愈忙碌於辦活動的同儕們,不禁會想,「大家愈來愈沒時間讀書思考,這麼多篇論文是從哪兒生出來的?」

不爭利,也要爭名

        坦白說,「經費」這麼重要嗎?對於某些必須花大錢才能買設備、做實驗的科系,或是那些連基本設施或教授待遇都還付不起的學校來說,答案是肯定的。然而,許多大學或科系,其實未必需要這些額外的經費。學校固定的購書額度、國科會的補助,加上許多委託研究,已經足夠支撐大部份的研究教學。大家心知肚明, 這套經費競爭遊戲對學術發展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搞得學者們不幹正事,為活動而人仰馬翻。那為什麼不乾脆有風骨一點,不玩這個遊戲呢?

        答案是:有些學校不在乎錢,但「名」卻丟不起:入圍「頂尖大學」代表自己是前段班;輸家則被貶低為「次等大學」的羞辱。

        於是,這個遊戲更惡質的一面出現了:大學校長與教授們,心知肚明這個遊戲規則大錯特錯。他們也非常清楚,學術環境被這個遊戲搞得多麼墮落。但為了虛名、排名,沒有人敢登高一呼嚴加批判,甚至逕行說:「咱們不玩這個遊戲!」(其實最有資格這樣批判的,就是一定拿得到經費的台大)還沒「放榜」前,全國菁 英們為了寫計劃爭經費,焚膏繼晷埋頭苦幹,敢怒不敢言;放榜後僥倖獲勝者,則感謝皇恩浩蕩,並以之驕其妻妾。說這是現代科舉,大概相差不遠。

        連自己所處環境,都不敢嗆聲的大學及大學教授,如何期待他們對社會不公不義發聲?長遠的學術思考不見了,熱情的社會批判也沒有了,這就是頂尖大學?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

台灣學子的創意再度揚威國際!今年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傳出捷報,台灣拿下廿八項金牌獎、廿一項銀 牌獎、十項銅牌獎,得獎率居各國之冠;今年台灣共計有六十三件作品參展,其中北台灣科技學院就包辦三金、六銀、四銅,蟬聯全國第一。

參展63件 榮獲282110

根據台灣發明協會傳回台灣的資訊,今年我國得到金獎,仍以廠商的十三件最多。學生作品中以北台灣科技學院的三件、遠東科技大學二件、屏東科技大學二件表現最佳,而成大、致理、崑山、明志、中華、南台、鳳山高中也各有一件作品鍍金。

北台灣學院今年有三件作品得到金牌獎。機電所學生陳亮羽等人開發的「環保節能省電夜燈」,專為有失眠困擾的人設計。該夜燈結合了聲控裝置,讓人不用起身就能控制亮度強弱,自動釋出負離子芳香精油幫助入眠。

更特別的是,夜燈還裝了「電晶體震盪器」,可以釋出高頻及低頻的聲波。陳亮羽表示,廿萬赫 茲的高頻聲波人耳聽不到,卻能讓蚊蟲「凍袂條」,達到趨蚊效果;而低頻人耳可聽到些微的沙沙聲,有助於腦波Beta波下降,幫助入眠。

學子 陳亮羽好亮眼 獲兩金獎

陳亮羽參與另一個作品「複合式逃生天窗」也得金獎。該作品兼具通風、防盜及緊急逃生的功能,利用槓桿原理結合強力彈簧裝置,遇緊急事故時,可以輕易往外推出,平時也能外推一至 二公分 當天窗使用,幫助車內空氣流通。而其獨特的設計,也讓該窗難以從外部打開,一舉數得。

除了學子創意,我國今年還有許多小型企業、傳統產業獲獎。不少作品都是各項大獎的常客,包括可以拖拉行李的多功能折疊自行車、兼具按摩效果的馬甲,以及內見晶片能省電九%的燈泡等,在在展現台灣小蝦米的創造力。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

 

台灣學子的創意再度揚威國際!今年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傳出捷報,台灣拿下廿八項金牌獎、廿一項銀牌獎、十項銅牌獎,得獎率居各國之冠;今年台灣共計有六十三件作品參展,其中北台灣科技學院就包辦三金、六銀、四銅,蟬聯全國第一。

 

參展63件榮獲282110

 

根據台灣發明協會傳回台灣的資訊,今年我國得到金獎,仍以廠商的十三件最多。學生作品中以北台灣科技學院的三件、遠東科技大學二件、屏東科技大學二件表現最佳,而成大、致理、崑山、明志、中華、南台、鳳山高中也各有一件作品鍍金。

 

北台灣學院今年有三件作品得到金牌獎。機電所學生陳亮羽等人開發的「環保節能省電夜燈」,專為有失眠困擾的人設計。該夜燈結合了聲控裝置,讓人不用起身就能控制亮度強弱,自動釋出負離子芳香精油幫助入眠。

 

更特別的是,夜燈還裝了「電晶體震盪器」,可以釋出高頻及低頻的聲波。陳亮羽表示,廿萬赫茲的高頻聲波人耳聽不到,卻能讓蚊蟲「凍袂條」,達到趨蚊效果;而低頻人耳可聽到些微的沙沙聲,有助於腦波Beta波下降,幫助入眠。

 

學子 陳亮羽好亮眼 獲兩金獎

 

陳亮羽參與另一個作品「複合式逃生天窗」也得金獎。該作品兼具通風、防盜及緊急逃生的功能,利用槓桿原理結合強力彈簧裝置,遇緊急事故時,可以輕易往外推出,平時也能外推一至 二公分 當天窗使用,幫助車內空氣流通。而其獨特的設計,也讓該窗難以從外部打開,一舉數得。

 

除了學子創意,我國今年還有許多小型企業、傳統產業獲獎。不少作品都是各項大獎的常客,包括可以拖拉行李的多功能折疊自行車、兼具按摩效果的馬甲,以及內見晶片能省電九%的燈泡等,在在展現台灣小蝦米的創造力。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心!有垃圾食物,也有垃圾睡眠。你家孩子的睡眠習慣及格嗎?

>>長高不發胖的成長秘方大公開!

 

         晚上11點半,他探頭進16歲兒子的房間,看見兒子仍舊坐在電腦前,手指不停敲打鍵盤,回覆四面八方傳來的MSN訊息。他催促兒子快快上床。兒子敷衍地點了點頭。20分鐘後,他再度踏進兒子房間查看,這次他提高音量,命令兒子上床。這時,已接近12點了。

事實上,當兒子終於乖乖躺上床時,已經是凌晨1點左右的事了。同樣的劇碼,幾乎每天上演。

   雖然如此,這位爸爸並不認為這樣有什麼問題。在他眼中,現在的高中生就是這樣:「每天弄到半夜才上床,一躺平就睡著了,哪來的睡眠問題?」他唯一能干涉的,就是「(上床時間)絕對不准超過1點」。

   但青少年哪會這麼輕易就放過父母?「每天早上,鬧鐘都是先叫醒我,然後我再去叫他,」爸爸不禁抱怨。有一次,爸爸氣得把震天價響的鬧鐘放在兒子耳邊,兒子依然昏睡,一點反應都沒有。「所以,週末我就不管他了,放他好好玩,好好睡,」爸爸說,週末通常要到中午,才會看到兒子睡眼惺忪地走進浴室梳洗。

   同時,這位爸爸也有些自責地透露,以前因為夫妻都上晚班,兩人回到家都已經11點,兒子肚子餓,就會等爸媽回家後,吃完宵夜才上床睡覺,不知不覺養成兒子晚睡的習慣。加上現在高一就有晚自習,回到家都已經10點了,上網跟同學聊個天,心甘情願上床睡覺的時間,肯定超過半夜。爸爸無奈地說:「已經調不回來了。」

*     *     *

相信不少家庭每天早、晚,都得演出這樣一場親子拉鋸戰,卻又不甚明白,孩子的睡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放任的結果,就是另一個更嚴重問題的開端。

生理時鐘設定了晚睡晚起

   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點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因為荷爾蒙分泌的緣故,會有晚睡晚起的傾向。

         美國布朗大學的睡眠專家瑪麗.卡斯克敦(Mary Carskadon)曾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讓人產生睡意的褪黑激素,隨著青春期的發育,流入青少年大腦的時間會愈來愈晚;這說明了為何許多青少年有熬夜的習慣。

   美國睡眠協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也指出,青少年的褪黑激素直到清晨7點才到達高峰,他們的睡意正濃,但同時,這也是許多青少年該起床上學的時間,可想而知,這時要叫醒一名青少年肯定是非常困難。美國、澳洲因此有不少學校,特地將上課時間延後一小時,在8點半以後或9點才上第一堂課,以配合孩子的生理時鐘。

質、量都欠缺的垃圾睡眠

   生理時鐘與到校時間互相矛盾,多少影響孩子的上學意願及學業表現。以台灣的國、高中生每天7點半以前就得到校,清晨6點多,甚而更早就得起床的時間推估,晚睡的青少年不只是睡覺方式上的不同,而且在睡眠質、量上都明顯不足。

   在台灣,睡眠不足的情況尤其嚴重。根據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今年所主持的一項北台灣地區睡眠調查指出,台灣1318歲青少年,每天睡眠平均為7.35小時,比同樣重視學業表現的日本、韓國還要低。造成台灣各城鎮清晨滿街走著睡眼惺忪、駝背的陰鬱小老頭和小老太太。

   若安靜地睡著倒也還好,但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幾乎所有青少年的臥室裡都有電話、音響、電腦或電視機,而有將近25%的英國青少年,每週至少一次是在看電視、聽音樂或打電動的情況下睡著,以致睡眠品質很差。英國就將這種質、量不佳的睡眠問題稱之為「垃圾睡眠(junk sleep)」。在美國,問題更且嚴重到教育學家不斷呼籲家長,根本別在孩子臥房內裝電視、音響、電腦。

   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當然容易打瞌睡。黃玉書驚訝地發現,許多青少年一天會喝上34杯含咖啡因的飲料提神。

   不少青少年只好選擇在週末「狂睡補眠」。政大睡眠研究室的資料顯示,國內高中生週末睡眠的總時數,比平日多了2.41小時,規律性相當差。

「這些都是很不健康的,會擾亂生理時鐘的自然運作,」黃玉書相當擔憂。

脾氣壞、長不高、記憶力差

   而且垃圾睡眠就像垃圾食物一樣,平常覺得無所謂,任它一步步破壞青少年的身與心;最重要的是,都容易發胖。

   在我們躺到床上後,會先分四階段慢慢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之後,再反覆來回於作夢的快速動眼期與深睡期,每個階段約90分鐘。

   不同階段都有它重要的作用,例如,處於第四階段睡眠時,大腦會分泌與情緒有關的血清胺和正腎上腺素二種神經傳導物質,及時補充大腦的需求,情緒也跟著提升。所以睡眠不足的青少年,原本對爸媽、老師的輕微不耐,很有可能就失控演變成「你少管我」的叫囂。

   垃圾睡眠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情緒控制,讓他們變得易怒、過動、上課無法專心,許多家長關心的身高與大腦發展問題,也會受到影響。加上睡眠是身體機能修復的重要時刻,睡眠狀況不佳,就易影響日間身體及大腦功能的運作。

   楊建銘指出,前半夜睡眠以深睡期為多,此時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尤以夜間11點至清晨3點,生長激素分泌最多。但根據哈佛大學的睡眠研究發現,青少年因為大腦的皮質灰質正處於大幅削減階段,神經元密度不夠,可能導致他們的深層睡眠減少約40%,若再加上深睡期時間不對,干擾原本就已減少的深層睡眠,就可能影響生長激素的濃度,進而影響孩子發育

   後半夜則以快速動眼期較多,此時腦部還是不停運作,藉著神經元的連結,每次作夢,都是在將舊的資訊重新整理、保存,幫助大腦的學習、記憶與創造功能。

   另一方面,睡太少也易養出胖小孩。身體因無法利用睡覺時充飽電,就會試圖從另一個管道吸取能量,也就是食物,尤其是對糖和高脂肪食物的需求,這些食物的高熱量足以干擾生理時鐘,使得新陳代謝的運作節奏跟著紊亂,肥胖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留心孩子的睡眠環境

   我們體內有個機制,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清醒,就是所謂的「生理時鐘」;它會感應外在環境的光線,只需像電腦或電視螢幕的亮度,就會抑制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讓我們保持清醒,不易入睡。但當要調整及穩定生理時鐘時,卻需要室外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強度才能辦到。

   不只是光線,像電視、音響、手機等所產生的聲響及電磁波,都會干擾生理時鐘的運作。

   如果在電視、音響還開著的情況下睡著,那些聲音隨時會啟動大腦的警醒系統,讓我們更警覺與專注,就會削弱我們放鬆與進入夢鄉的能力。

   事實上,許多青少年晚上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用手機與朋友哈拉到很晚。瑞典與美國合作的一項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手機,電磁波會延長進入深層睡眠階段的時間,停留在深層睡眠階段的時間也會減少,因而干擾身體進行自我修復的能力。

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你是否有注意過,你家孩子睡的是不是垃圾睡眠呢?是時候幫他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了。

白天要光亮,夜晚要黑暗

   可以利用照光幫助孩子保持生理時鐘的同步。楊建銘建議,每天吃完早餐後,孩子應到室外活動半個小時,接受日光照射,給大腦「該清醒了」的訊號。

晚上睡覺時,儘量讓臥室保持黑暗。若習慣開小夜燈的人,最好選擇較柔和的橘色光。

保持規律的就寢與起床時間

   生理時鐘很脆弱,有往後延遲的傾向,因此要將生理時鐘往後延,比往前移來得容易。若要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最好固定每天入睡及醒來的時間(尤其是醒來的時間),就連週末也要一致,生理時鐘才不會一直受到干擾。

小心睡前吃下的食物

   美國睡眠協會建議,睡前6小時,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熱可可、巧克力牛奶、可樂等。另外,酒類雖然可以加速入眠,但卻會使你後半夜睡不安穩。

   不只是咖啡因和酒,油膩、辛辣的食物,或產氣食物如玉米、洋蔥、高麗菜、豆類等,也會增加腸胃蠕動,延緩身體休息、放鬆的時間,都會產生反效果。

適度運動也有幫助

   適度運動可使人容易入睡,睡眠也較深沈。黃玉書建議,運動最好的時機是在傍晚,而不應該在睡前兩、三個小時激烈運動,造成腦內啡亢奮狀態,體溫升高,反而讓人不易入睡

你在床上做什麼?

為你家孩子的床重新定位。要他們把看小說、聽音樂、講手機這些活動,留到房間的其他地方去做。只有在想睡的時候才上床,讓大腦習慣「床只保留給睡覺」的訊息。

大腦關機,所有電器也關機

   許多青少年房裡都放有電腦、音響、iPod、手機等電子產品,睡覺時,爸媽應確保這些電器關機;當然,黃玉書認為,最好還是不要在房內放置任何電子產品,以營造良好的睡眠衛生。

   就像一位剛上高一的青少年說的:「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一所『國立睡眠高中』。我們都需要好好睡一覺!」

徹底檢查你家孩子的睡眠習慣!!

   以下列出30項「不健康」的睡眠行為,若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且頻率不低,可以實驗看看,持續追蹤改善至少其中一項,長久將有助睡眠品質。

1. 晚上上床睡覺的時間不規律
  
2.
早上起床的時間不規律 
 
3.
早上醒來後會賴床
 
 
4.
週末補眠
 
 
5.
在床上做其他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電視、看書,性行為除外)  

6. 睡前太飢餓  

7. 睡前擔心自己睡不著  

8. 睡前有不愉快的談話 
 
9.
睡前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放鬆
 
 
10.
開著電視或音響入睡
 
 
11.
躺上床後仍在腦海中思考未解決的問題
 
 
12.
半夜會起來看時鐘
 
 
13.
白天小睡或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超過一小時

  
14.
白天缺乏接受太陽光照 
 
15.
缺乏規律的運動
 
 
16.
白天擔心晚上會睡不著
 
 
17.
睡前四個小時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提神飲料)
 
 
18.
睡前兩小時喝酒  

19.睡前兩小時使用刺激性物質(如抽煙、嚼檳榔) 
 
20.
睡前兩小時做激烈的運動
 
 
21.
睡前一小時吃太多食物
 
 22.
睡前一小時喝太多飲料
 
 
23.
睡眠環境太吵或太安靜
 
 
24.
睡眠環境太亮或太暗
 
 
25.
睡眠環境濕度太高或太低

  
26.
睡眠環境室溫太高或太低
  
27.
臥室空氣不流通 
 
28.
寢具不舒適(如床太寬或太窄、床墊太軟、枕頭太高或太低、太軟或太硬等)
 
 
29.
臥室擺設過多與睡眠無關甚至干擾睡眠的雜物  

30.被床伴干擾睡眠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提供

2008/04 康健雜誌 113     文.楊心怡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新研究發現,學習過新知識以後小憩一下,有益於大腦記住新知,但前提是要有做夢現象。

衝出迷宮

美 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史蒂高德博士(Robert Stickgold)領導的研究團隊徵集99名志願者參與實驗,請參加實驗者先觀看電腦繪製的立體迷宮,學習其布局,學習結束後,研究人員允許半數實驗對象小睡兩小時,另一半人可以回想學習內容,但不能入睡。

5小時後,全部受試者 重新進入迷宮尋找出口。研究人員發現,有4名受試者夢到迷宮任務,他們找到出口的速度最快,是其他沒有做夢的人的10倍。史蒂高德表示,出現做夢可能是一指標,顯示大腦運用許多層面,致力 於解決難題。

學者們認為,這種現象可以用來改善學生學 習力及記憶力,例如在就寢前努力讀書,或者上課到下午時,小睡一會兒。

夢中工作

斯蒂克戈爾德說,夢境也許代表腦部正在不同層次處理相同問題,做夢可能反映出大腦試圖找出不同記憶之間的聯係, 進而形成經驗,以便日後遇到相同狀況時派上用場

報告共同撰寫人埃琳瓦姆斯利認為,這種現象說明在夢中大腦的無意識區仍在處理其認定的最重要事情。她說:每天人都會接觸到數量驚人的信息和新經驗,這可以看做是夢境在向人發問——我該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提高生活質量。

斯蒂克戈爾德建議人們利用這種現象來提高學習能力和記憶效果。比方說,學生最好在晚上就寢前用功讀書,或者下午集 中精力學習一段時間後打個盹兒。

在清醒狀態下,大腦每運轉兩小時就要用一小時加工獲得的信息,所以每天夜間我們需要睡眠8小時,斯蒂克戈爾德 說。

招來誤解

這項實驗還存在疑問:在迷宮遊戲中有近50人獲準睡去,為什麼僅有4人能夠夢到任務?

斯蒂克戈爾德說,在另一項高山滑雪遊戲測試中,86%的受試者能在夢中重現任務,這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他推測,也許是因為迷宮遊戲比較單調乏味,不像高山滑雪那樣吸引人。斯蒂克戈爾德說下一步會盡力弄清原 因。

專門研究睡眠問題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歐文范伯格並不認同這項研究成果,他說:沒有確鑿證據表 明睡眠對加深記憶有任何作用。

斯蒂克戈爾德回應說,這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曲解,我並沒有說過需要補充睡眠來保持記憶力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期刊。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吳慧珍】

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工業區的Innovative Marketing UkraineIMU)公司,堪稱駭客大本營。他們吸收數百名學有專精的電腦高手,當中多為在學的大學生,開發出堪稱全世界殺傷力最強且最有賺頭的電腦病毒,表現最好的可獲得高額獎勵,利慾薰心下,讓這群年輕人無視自己設計的軟體所帶來的危害。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去年便控訴烏克蘭這家網路公司,指他們利用偽裝成防毒軟體的惡意程式「恐嚇軟體(Scareware)」詐騙,假借付費掃毒名義騙取受害者的信用卡資料,甚至移除合法的防毒軟體釀成資安漏洞。Scareware這類流氓軟體可謂現今最猖獗的網路詐騙手法,估計全球每月約有3,500台電腦受害,網路罪犯每年不法獲利超過4美元

坐擁高薪 道德甩一邊

曾在IMU擔任程式設計師、現於基輔銀行工作的馬克斯姆表示,「當你還只是20多歲的年輕小伙子,不會想太多道德問題。我的待遇優渥,而且我知道大部分員工都坐擁高薪。」

IMU的犯罪足跡遍及東歐、巴林印度新加坡和美國。防毒軟體製造商邁克菲研究人員耗費數月調查IMU的營運情況,據其估計2008IMU營收約1.8億美元,至少在24國散布惡意程式牟利。

IMU的賺錢法寶就是他們研發的偽防毒軟體Scareware,這種程式佯裝替電腦掃描病毒,然後告訴用戶他們的電腦中毒,繳交5080美元即可協助殺毒,但這只是IMU引人上鉤的伎倆,目的在誘使受害人主動提供信用卡資料,再將這些信用卡個資高價轉賣給有心人士。受害人付費後,病毒看似消失,其實部分電腦已被植入其他惡意程式。

IMU這類網路犯罪集團開發出Scareware等惡意病毒遂行詐財,但將散布工作交給外頭的駭客,電腦一旦受到感染就無法運作,連電腦安裝的賽門鐵克(Symantec)、邁克菲(McAfee)和趨勢科技(Trend Micro)等合法防毒軟體都遭移除,造成任由駭客攻擊的資安漏洞。

據歐洲第一大資安軟體領導廠商Panda Security估計,全球每月有3.5%、約3,500萬台個人電腦遭「恐嚇軟體」等惡意程式侵襲,每年帶給網路罪犯的不法利益超過4億美元。協助FTC打擊網路犯罪的律師亞倫森(Ethan Arenson)表示,「把消費者修理或換新電腦的花費算在內,總體損失恐怕要比已被騙掏出口袋的錢多得多。」

防毒軟體防不了惡意程式

全美擁有24家據點的個人電腦維修公司Geek Choice,現在營收最大來源就是幫客戶清除「恐嚇軟體」,收費從100150美元不等,求助這項服務的來電占了3成。Geek Choice執行長布魯烈(Lucas Brunelle)指出,「恐嚇軟體」日新月異,過去幾個月來這類惡意軟體攻擊案例層出不窮。

防毒軟體業者看準這方面業務的獲利商機,紛紛加入清除電腦病毒行列,但也凸顯其產品的防毒成效不彰。

電腦駭客常透過具匿名性的網路聊天室,與開發「恐嚇軟體」的業者搭上線聯手犯罪。駭客負責將「恐嚇軟體」植入個人電腦,每1,000台可獲取6180美元的報酬,至於手法無所不用其極,包括劫持合法網站、虛設網站散播病毒,或是攻擊臉書(Facebook)或推特(Twitter)等熱門社交網站。

像去年9月「恐嚇軟體」業者曾以紐約時報網站,作為散播惡意軟體的管道。駭客化身為網路電話公司Vonage,付費在紐時網站刊登廣告,不知情的線上讀者一旦點閱,電腦便中招感染病毒。

駭客為引受害人落入陷阱,也會試圖操控搜尋引擎Google,讓他們虛設的網站在特定主題搜尋結果中名列前茅。例如他們會利用奧斯卡得獎名單或老虎伍茲性醜聞等新聞熱潮,迅速架設網站以增加被搜尋點閱的機會。

Panda Security去年就觀察到,某「恐嚇軟體」業者竟佈下天羅地網架設100萬個網頁,搜尋福特汽車零件的網友誤蹈陷阱,感染偽防毒軟體MSAntispyware2009,他們也會透過臉書和推特發送惡意連結,引誘受害人自投羅網。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兩位家庭問題及兒童問題專家,經過長期研究之後,把父母劃分為兩大類型,控制型和發展型。

控制型:這類父母認為,他們對子女的成長負有全部責任,子女的一切有關問題都應該由他們負責處理。他們對子女的管理方式和態度,包括過分的保護、專斷獨裁、有計劃地干預子女的行為;無視說理勸解、諄諄誘導的作用;強制指導重於協商建議;死守傳統,把子女視為家庭血統或者本身個體的延續;堅持己見,抗拒客觀形勢的改變並抑制子女的求知欲望及好奇心。

發展型:這類父母喜歡輔助子女的人格培養,以合作方式協助于女成長,揚棄家長式或專制式的教導方法。他們對子女的態度非常民主,不墨守傳統,善於因勢利導、說理勸解。視子女為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尊重子女的求知欲望及好奇心理,接受客觀形勢的可變性,並把可變性看作是子女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現象。肯聆聽子女的傾訴及意見,對子女顯露內心情感,與子女建立互相友愛、互相尊敬的密切關係。

因為並非所有父母都涇渭分明地屬於某一類型,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父母,那麼,不妨對下面的12道問題作一番回答。對下面的每一問題,根據你同意的程度不同,可給予15分,同意的程度越高,給分越多;同意的程度低則給分少,最後相加得出總分,然後判斷你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家長。

1.家庭生活習慣隨時代而改變。

2.兒童會自然地做出他們認為正確的行為。

3.父母應該對他們所作的決定給子女以理性的解釋。

4.子女應該逐漸獲得自己作出決定的機會。

5.嚴格的管教,將使子女獲益。

6.應該給予孩子不受約束、向外發展的機會。

7.子女成長獨立,是你最大的安慰。

8.對子女過分照顧擔心,對他們並無好處。

9.子女應該被容許自由發展,讓他們確定自我的價值。

10.讓子女參與部分成年人的活動並與成年人溝通。

11.責罰並非最佳管教子女的方法。

12.大部分兒童均具有潛在特質,從而會自然地發揮其潛在特質。

12道題目的得分相加,得出如下結果:

12—18分,屬於高度控制型;

19—30分,偏向於控制型;

31—41分,屬於中庸型;

42—52分,偏向於發展型;

5360分,屬於發展型。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保持父母與孩子有效不間斷的對話,保證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幽默風趣的對話、戲謔)。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

3
.培養獨立性、鼓勵冒險精神。

4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觀察者。

5
.允許你的孩子自由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既不要打斷也不要加以審查評論。

6
.不要強迫孩子接受你個人的價值觀和抱負。


7.鼓勵你的孩子在家中談論學校的生活、談論他的友誼。

8.定期講一些啟發性的故事或寓言。

9.把你希望孩子做什麼棗或者不做什麼棗盡可能具體化。

10.安排適合孩子興趣,脾氣和技能的家務。

11.鼓勵你的孩子從事那些能夠鍛煉他自我控制能力和培養他同情心的活動。

12.適時讚揚、支持、鼓勵。

13.經常與你的孩子共同參與遊戲或共同完成某項工作,每一次成功都是建立自信不可或缺的基石。

14.保證每天有一小段時間讓你的孩子與同伴玩耍遊戲。

15.當你看見別人的孩子不公正地利用你的孩子時,你要巧妙地介入其間。

16.對不良行為應給予適當的懲罰。

17.要認真對待任何一次撒謊和偷竊,千萬不要讓孩子因撒謊偷竊而獲益,若不幸已發生撒謊或偷竊,要與你  的孩子共同研究補救措施。

18
.你的批評所針對的是行為,而不應是小孩本身。


19.不要讓涉及孩子不合規矩的行為的討論變成爭論。

20.不要讓你的孩子感到難堪或羞恥。

21.不要靠體罰來管教孩子,若你錯手打了小孩的屁股,你要找適當的時候向他道歉。

22.無論何時,只要你做錯了,就應該道歉。

23.樹立良好的榜樣。

24.在孩子面前父母管教的步調應一致。

25.對付情緒失控的兒童最好的辦法是轉移其注意力。

26.對兒童需求延遲滿足。

27.孩子患病時應尋找支持你和孩子的外在力量。

28.對陷入緊張與沮喪的孩子提供安撫性的資訊和支援。

29.不讓孩子看恐怖的或令人反感的電視節目,幫助你的孩子區分電視中的和真實生活中的事件。

30.如果合適的話,你的命令中應該包含著某種獎勵。

31.定期與老師交流。

32.對你的孩子的成長不能期望太高,不能操之過急、撥苗助長。

33.必要時約見心理醫生。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傑出科學家的共同特質

o 傑出科學家的一些共同特質,如:具有堅持力、認真、專注的精神;在思考特質方面,也多半具有好奇心、喜歡思考新問題、見解獨到、具有批判力等創意特質;而在學習特性方面,他們均屬於積極求取新知的自學方式。

科學家的養成

o 許多有價值的科學發現,往往是通過對微小線索的注意而取得的

o      能透過微不足道的小事,抓住有希望的線索,必須事先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

o 有充沛想像力和高度靈感的人較能及時抓住有希望的線索

 

這樣做就真的能將孩子培養成傑出科學家嗎?

o      許多學生就會去熟背教科書上的數、理、化公式,做大量的練習題,下課後就到補習班報到,參加各種理科競賽……;家長們也不落人後,要求孩子減少玩耍時間、多準備考試,為他們準備多得做不完的家庭作業,讓他們上才藝班、課輔班、游泳班等,深怕他們輸在起跑點上。

o     這樣做就真的能將孩子培養成傑出科學家嗎?或許有些孩子會走上成才之路,但大部分的孩子選擇中途放棄、轉換跑道,因為他們印象中的偉大科學家個個天賦異秉,非常人所能及,與其追逐這種遙不可及的夢想,還不如先顧好下一頓在哪裡,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放棄理想的人並不在少數。

 

在學校求學的最主要目的

o      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所,我們待在學校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培養「求知心」與「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思維能力」,沒有培養求知心和學習習慣,則出社會後會因為資訊焦慮而為社會競爭所淘汰,沒有培養起思維能力,就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會有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如何做一個科學家?

o 對科學的熱愛

o       好奇心與冒險精神

o       想像力與注意力

o       聰明的資質:會有新奇想法,喜歡分析、綜合思考

o 內在的幹勁、堅韌不拔及百折不撓

 

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的成長經歷

o      成長經歷:他們大部分在孩提時期都是極普通的孩子,並沒有顯示出和常人有何不同之處。常會調皮搗蛋,愛惡作劇甚至惹禍

喜好大自然,自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科學,從小就發現到自然界中蘊含著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這種興趣伴隨他們一生(很多是小時候的成長在鄉下的孩子)

o      有的科學家從小就聰明絕頂,再加上後天勤奮努力,研究成果斐然,也有的並不擅長學習,甚至有不及格的經驗,更多的是雖然自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科學、喜歡讀書,但由於討厭死記硬背、討厭填鴨式的教育制度,所以成績平平

 

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的成長經歷

o 父母鼓勵也支持孩子的愛好,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強求孩子在校學習成績

o      小時候喜愛閱讀科普讀物,參加夏令營和課外科學活動。會在家進行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或對科學博物館的參觀有興趣

o      還遇到了不同於單純傳授課本知識的「人師」,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鼓勵他們踴躍發問、獨立思考與創新。

o      不會因為挫折或失敗的經歷而改變對科學探索的樂趣

 

科學創造力

o 「科學創造力」可歸納為三個向度,即挑戰、新穎及獨特:要「挑戰」未知的科學世界,才能使科學有持續的進步;要能開發「新穎」的問題、領域、問題解決法、現象、規律或典範;並有「獨特」的見解及研究成果。傑出科學家最具創造力的研究成果,均為他們耗費無數時間及心血且普獲該領域的科學家所認同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他們贏取了不少獎項,或因該項研究而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開創者。

創造力的五個要素

(一)敏覺力:指對問題或環境的敏感度。有些人敏感度高,任何事物若有疏失或不尋常的地方,很快的會感覺出來。
(二)流暢力:這是指對同一個問題或看法能夠提出很多觀念或新點子,來解決問題。
(三)變通力:就是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同一個問題。
(四)獨創力:能夠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新觀念能力,也就是見解與其他人不同。
(五)精密力:在新觀念上不斷地使之構想更完整、更無懈可擊,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創新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文素養

 今天學科技的人談創新,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幫助科技領域的發展,才有可能產生更好的創新,為了達到這個結果,各位在學習當中應對各種基礎知識要儘可能吸收

 

科學與人文

o 李遠哲院長以個人的經驗認為科學家如果沒有人文藝術涵養,其實很難在科學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他很鼓勵科學家多多接觸人文藝術。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很需要想像力及創造力,就如同藝術家的創作也要充份的想像力來配合,這就是說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科學成果與藝術創作品。

 

愈努力,就愈幸運

o 當我們羨慕別人運氣好時,別忘了背後有許多別人看不見的努力。我們常看到高爾夫球皇帝老虎伍茲(Tiger Woods; 虎林)在球場上的漂亮一擊,其實是來自他日常千次萬次的努力練習。

 

真正的科學家也要懂文藝

o 專業領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科學家若只知科學就太「遜」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感謝父母在他幼時充實他國學文藝、習得傳統人倫觀念,讓他一直在科學探索之餘人格均衡發展、順利應對外國不同環境的挑戰。前清大校長沈君山(物理學家)也提到,年輕時閱讀的詩詞歌賦,在年長後不僅體會更深,還可運用到生活情趣中。

 

老師最重要的責任

      你們了解問題嗎?你們清楚問題在哪裡嗎?你們愈能釐清問題,就愈接近答案。老師最重要的責任不是給答案,而是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

                                                                                                                                       -----歐姆

好老師改變孩子的一生  

o 諾貝爾物理獎桂冠科學家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在《費曼先生別鬧了》等著作中,給人留下聰明老頑童的印象。中研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亞中在美國讀博士班時,曾親身領受大師風範,費曼質疑每個既有的物理或數學答案,要求學生自己想出解題方法,對他最具啟發性。

o 費曼出的作業一點都不簡單,每個題目都要花幾天才能想出解題方法。最重要的是,費曼不要學生用教科書上教的方法解題,要求學生回到問題的原點,自己推導出解法。費曼批改作業時,也會與學生交換解題方法。張亞中笑說,費曼總是等學生出招後,再看看學生的招式對不對、行不行得通,然後提出他自己的方法與學生交流。

o 費曼也喜歡在學生的作業上寫眉批,作業發回來時,會發現費曼在學生作業本上密密麻麻寫滿文字,除了反覆推敲的計算公式外,還有費曼給學生的意見。有時是「這題做的不錯!」、「你怎麼時而靈光、時而遲鈍呢?」有時則是一句鼓勵「做得很好放輕鬆一點!」。

o 費曼的教學的啟示:比較國內學校教育與他從費曼那裡學來的教育與思考方式,應該鼓勵國內學習數理的中小學生,凡事要回到問題的根本,時時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可能。同時,在解決問題時,秉持嚴謹思考、大膽假設的態度。

 

o 好老師教給學生的,通常不是枝微末節的學問,而是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換言之,也就是「風格」。但風格是不可言傳的,唯有靠長時間的相處,聽其言、觀其行,慢慢一點一滴模仿學習而來。《天才的學徒》(「天下文化」出版)一書提及布羅迪一門四代的研究風格,雖不完全相同,但某些方面卻是出奇的相似。像是要研究重要的問題、多動手去做、要冒點險等,一代傳給一代。

與名師學習的重要

o 萊特曼提及波耳的風格:「以謙遜而直接面對問題的解決方法行事」,也一代傳給一代。像梭恩演講時,一開始就把最重要的結果歸功於某位學生。萊特曼認為:「謙虛或不謙虛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研究團隊的聲調。」他更藉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克利伯斯(Hans Krebs)的話,點出與名師學習的重要:「如果所處的環境太窄,中庸人才可能自以為很了不起。偉大的人在巨人面前就會自覺渺小;這是一種有益的感覺¡K。」

「失敗中學習」比「成功中學習」更為珍貴重要

o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頒授1973年物理諾貝爾獎得主江崎玲於奈(Leo Esaki)榮譽特聘講座,江崎玲於奈因為發現了半導體的穿隧效應(tunneling),於1973年獲頒諾貝爾物理獎。穿隧現象是一種量子力學效應,說明電子可以穿越一個位能障礙--雖然古典理論預測它無法穿越。江崎玲於奈在1960年時曾進入IBM公司服務,並且在紐約的IBM華森研究中心(Thomas J.Watson Research Center)擔任研究員,他於1965年時被提名為IBM公司的傑出研究人員(IBM Fellow)。1993年時,他從IBM退休,曾擔任日本筑波大學的校長。(961115)

o 江崎玲於奈在授證典禮後進行演講,他表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失敗中學習」比「成功中學習」更為珍貴重要。

o 江崎玲於奈以科學家的思考模式作為演講開場,並以法國的數學家及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來闡述科學家的思想。演講重點包括:一、培養「自然哲學家及科學家的邏輯思考能力」,並藉由數學的加強及演練,可以增進科學的更上層樓;二、遵循理性法則,並以數學的邏輯性來分析,將可發現凡事都有其「因果關係」;三、「稱職的科技研究人員」除需具備獨立思考的特質外,並應運用在尋求未知的科學領域上。

o 演講最後,江崎玲於奈特別傳授獲得諾貝爾獎的五大心法,包括:一、不要被過去的經驗所限制;二、別讓自己侷限於單一領域的「專家」;三、懂得取捨,擇其重要者;四、有所堅持,有所執著;五、是要保持童年時期的「好奇心」。另外,他也強調,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失敗中學習」比「成功中學習」更為珍貴重要。

 

李遠哲院長的高中學習經驗  

o 有一個觀念常在李院長與年輕人交談或演講時常被提起的就是年輕人要「互相幫助」。以學習這件事來說,小時候的李院長喜歡當小老師,幫助同學或鄰居小孩瞭解課業,教他們三角函數或幾何,在這教導的過程中,李院長發覺不只在「幫助別人」,其實也在「幫助自己」找出不懂的地方。當教導別人時,總需把以前所學的先行「整合消化」一番,這就好比是反芻動物中的反芻的過程,必須能夠完全地「消化」,才能徹底的「吸收」!在就讀新竹中學時,李院長曾在班級導師的鼓勵下在班上組成一個「升學共勉會」,負責收集各種物理的相關考題、資料,並且編了一份教材提供同學參考。有一天,李院長竟能解出了全高三學生都不會解的物理題目,有了這些刻骨銘心的體驗,讓年輕時候的李院長了解到經由幫助別人,也會幫助了自己的成長的道理。

 

法拉第

o 和其他科學家比較起來,法拉第最偉大的地方,就是他不曉得自己有多偉大。這位第一部馬達和發電機的發明者,同時在電磁、電機、化學、合金、土木工程等方面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一輩子都在貧窮、被誤解、無子、喪失記憶的打擊中,卻活出快樂、堅強,甚至還不斷幫助許許多多的人。以薩華茲博士所著的《悟性的提升》提到的五個讀書方法,對法拉第影響很大,成為他一直奉行的治學方法: 第一、作個人的筆記 第二、持續的上課 第三、有讀書的同伴 第四、成立讀書會第五、學習仔細觀察和精確的用字

 

o 讀書是一種藝術,要不斷地去接受挑戰,接受批評,才能逐漸成長茁壯。很少人天生就會讀書,這種人對於知識的獲取有一種自信,他們對求學的動機,對文字表達的接受力,對思考的解析與整合力,是天生的。但是大多數的人,包括我,並非如此。

o 讀書像是游泳,一不小心就嗆到水,而且游得了小池塘,不見得會游小河川,會游小河川,也不見得能游大海洋,把人生的每一讀書階段,皆視為改善讀書方法的不同階段。

o 筆記可以保持注意力,免得心思渙散,在作筆記上下功夫,是提昇自己心志能力的方法,並且能夠迅速的抓住什麼內容是應該注意的重點,什麼內容就讓它輕輕帶過就可以了。

法拉第認真的做筆記

         法拉第在上課的時候,總是儘量選擇最靠近講台的位置,然後認真的做筆記。他在筆記本的左邊,寫出上課的主題、實驗名稱、實驗方法、藥品名稱、實驗結果等,在筆記本的右邊,則寫下自己上課的心得及瞬間出現的思緒。下課之後,趁著記憶猶新之際,他再以自己的想法將上課內容前後連貫,接著以自己的語氣,再謄寫成第二份筆記。最後,凡是遇到疑難之處,就會仔細思索並查詢其他資料,做為個人筆記的補充。

     法拉第因為欠缺正式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造成他對學習這件事情十分嚮往。他認為在人生不同的學習過程中,必須不斷精進讀書技巧,才能學到更高深的學問。

        法拉第最常放在口袋裡的一本書是《悟性的提昇》,作者在書中提供有效的讀書方法並建議大家:讀書時應做個人筆記,隨時記錄自己閱讀過的重點,留下自己的讀後心得,這是累積個人知識、整理思考脈絡的最佳方法。

     認真的法拉第參考作者的建議並身體力行,準備了一本筆記本,將其命名為「哲思雜錄」。他將閱讀過的資料徹底消化後,再以自己的口吻,於筆記本中寫成更精闢的陳述。這個
時常寫筆記的好習慣,使法拉第可以迅速累積大量知識,奠定他日後成為偉大科學家的重要基礎。

達文西的學習方式

      好奇  

o 達文西的弟子梅爾吉(Frnacesco Melzi)認為達文西的奇才與他的學習方式及任事態度有關,達文西的學習與培養智力的方式可歸納為下列幾個原則:

o 勤於從日常生活的體驗中領悟事物的本質,求知的熱烈一直不減,對週遭事物充滿好奇,並努力探索尋求解答。終其一生不斷提問,對於真理的探索具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總是像個孩子般對任何事皆感覺訝異,他的好奇心永不滿足,在他成年之後,好奇心一直是他天賦的活水源頭。

o 達文西之所以能精確且富情感地描繪人、事、物,在於他對生活週遭之種種充滿了強烈好奇心,強烈之好奇心驅使他對自然或各種生物做深入的了解及觀測。他探索未知的熱情充分反映在手稿的紀錄上。                      

 

實證及感受

o 達文西的科學方法概略地分為兩個階段:實驗與分析,實驗作為瞭解現象的方法,持續地分析則為找出其中蘊含的原理。達文西認為經驗為一切科學與藝術之母。實證的秘訣經由感官體驗尤其是視覺,懂得「如何觀看」是他的藝術及科學作品的基石。他的科學研究及發明創造力根源於他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能直覺地掌握最基本的問題。

實證及感受

o 童年時期生活於自然美景的鄉間,又受到人稱「真實之眼」的維洛其奧老師的訓練,使他具有開放的探究心胸、異常敏銳的視覺及真實經驗仰賴的認知。有一個流傳很廣而缺乏考證的故事說,在達文西的童年夢裏,有一次一隻鳥突然飛降下來,落在他的臉上,這引起他極大的好奇。自那時起,他就對鳥發生了興趣,寫下了幾千字的觀察記錄。達文西以各種方式研究鳥的不同飛行姿態和身體各部位的功能,透過這些仔細的觀察研究,他對飛行問題得到了重要認識。

 

包容

o 達文西對不確定的事物與情境保持開放,促使他去進行各式各樣的探索,這是他才氣縱橫,創造力十足的主要的原因。在追求知識或事物的了解時,物必「直接師法自然」。達文西一生致力於運用他的創造力及想像力,不斷地從事科學研究及發明設計。

全腦運用

o 達文西之所以在藝術及科學領域有極驚人之創造力展現,據心理學家賈伯(Michael Gelb1999)之分析,在於其充分運用全腦思考。

全腦運用

o      達文西具有不限領域、不受傳統束縛和技術限制的想像力(就是具有腦筋急轉彎的能力);他具有運用繪畫形式來表達觀察和發現的能力,因而,他是一個很好地運用右腦的人。而達文西又具有機械設計、建築設計及設計實驗、分析推理和計算的能力,這是典型地運用左腦的表現。因此,達文西是一個左右腦均衡發展的全能思考者,使他成為一個能夠以不同於在他之前的所有藝術家的方式感知空間和時間。

 

關連性的思考

o 達文西終生都常對週遭不相干的事物結合起來進行關聯性的探討與觀察(就是具有腦筋急轉彎的能力)。他的許多的發明與設計,都出於他以玩遊戲又富想像力方式結合不同的自然形體而成。

 

把追求真理的熱情化為追根究底的精神

o      他也驅策學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喚醒想像力,他鼓勵學生以嶄新而冒險的觀念來處理看來也許微不足道甚至引人發噱的事務,而期能激出創造力」。他能傾聽別人的意見,仔細考慮並反省,不管對方說的是否有道理。達文西認為學無止境,抱著終身學習的態度,把追求真理的熱情化為追根究底的精神。

 

愛與努力,永不放棄

   我的學生啊!若有人自認能了解歷史上的每一個大小事件,或能夠講出世界上的每一種方言,或能夠準確地敘述每一種形而上的觀念,或能夠解出所有科學與工程的複雜難題,但是若沒有愛,他將不知道如何把這一切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焦耳

 

學習的動機

o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教授Carol Dweck分析,學習動機來自兩種目標:學習目標(learning goal)和表現目標(performance goal)。「學習目標」指的是,打從心裡想要讓自己變得更棒,事情做得更好而產生學習動機;「表現目標」則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o      屬於「學習目標導向」的人,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充滿學習興趣,他們會選擇有挑戰性的工作,並且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

o      屬於「表現目標導向」的人,則很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會努力求得好成績。但是這種人如果遇到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會拚命逃避,以免因為失敗,被人家瞧不起。

會讀書與喜歡讀書

     會讀書與喜歡讀書是兩回事。會讀書能提高在校的成績,但是不易品嚐到閱讀的喜悅。學校的教科書很少是在培養學生的閱讀樂趣,培養閱讀樂趣的書都是放在圖書館裡的課外書。何等需要閱讀指導員來開啟學生的閱讀之旅。

                                   -----圖書館學系建立者威廉森

 

你是屬於那一種學習動機?

         政大教育系教授吳靜吉解釋,一個孩子會用功拿好成績,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學習得很有興趣,很有學習動機。名次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如果學習動機和表現動機都強,這樣的孩子未來的學習力仍能持續;但如果是表現動機強但學習動機弱,這樣的孩子只能拿到當下的第一名,不具有學習續航力。至於學校成績比較中庸的學童,有很多就是屬於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因為擁有學習力,即使小時候成績不突出,靠著續航力未來表現越來越好


考試、排名 都是自信殺手
o 北縣新莊國小校長吳順火指出,所謂的學習力來自「先天屬性+後天屬性+努力」,先天屬性指的是孩子的性向;後天屬性則需要父母認知到孩子的先天屬性之後,給予引導和支援。可惜的是,吳順火觀察大部分的家長,總是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們要求名次、要求名校,以為這樣未來就能成功,「如果後天不引導,甚至打壓,孩子的先天屬性是會消失的!」考試、排名都是自信殺手

考試,是考人類已解決的問題  

o 科學家是要研究與解決老師不會的事

o       當你把所有時間放在考試,你一輩子就會被糟蹋掉

o      李遠哲院長的看法是:「考試是考不出到底這個人有多大的能耐。考試考的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別人都已經去做了,老師從來不去考老師不會的事,他怎麼會去考他不會的事呢?

o      因此,「當你把所有時間放在考試,你一輩子就會被糟蹋掉,」,他在一場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上「生活在急速轉變的世界裡」,對未來的社會菁英提出警告。也不會成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

 

建築設計師黃永洪的故事

o      擁有耶魯碩士學位的建築設計師黃永洪,從小成績都只求及格。記憶中,除了小學一年級考過第四名之外,後來幾乎對名次不再有記憶。「考試、排名都是在打擊你的自信!」黃永洪非常慶幸自己在澳門求學,不但沒有聯考壓力,反而得到父母、師長的支援,建立他對建築、美感的自信。

o  中學時候黃永洪每年暑假都跑香港,拿著相機拚命把喜歡的房子拍下來,當時他不知道原來蓋房子可以是一門學問,純粹就是把相片收集起來欣賞。高中的班級壁報比賽,給了黃永洪第一次驗證自己能力的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特殊學習需要(SEN),舊稱學習障礙學習困難。學習障礙的成因很複雜,不同地區對學習障礙亦有不同的定義,而亦可歸因到醫學、心理學或教育學等不同的範疇上。普遍來講,學習障礙是指學生因為能力上的障礙而引致學習困難,而這障礙可以是肉體上的障礙,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障礙。

 

過去的教學理論一般都會為有學習障礙的學生設立特殊教育,但在講求融合教育的今天,這種思想顯得過時。因此,現時社會應付學習障礙的方法,會在學習方法上的改善。這種改善,可以是特殊儀器輔助,如:放大鏡、助聽器,也可以是教學法上的改變,如針對輕度弱智學生的剪裁教育

 

對於天生有嚴重學習障礙,並且智商低於80的人,我們都會把他們歸類為智力障礙,簡稱智障弱智。這類人需要特別照顧,所以我們不會把他們歸入「學習障礙」一類。相反,對於智商介乎80100的人,由於他們仍然能夠與一般人作正常溝通,他們的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都算是學習障礙。

 

不同地區對「學習障礙」的定義

由於不同地區對「學習障礙」都有不同的定義,所以對處理「學習障礙」都有不同的方法。以下為幾個地區的定義:

香港

根據(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的定義比較窄。他們認為,學習困難泛指一系列學習異常的表現,包括聆聽、閱讀、說話及寫作方面的困難。當中較常見的有:讀寫障礙、數學運算障礙、及語言障礙。

根據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HKASLD)的資料,患有「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有以下種類:

  • 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
  • 特殊語言障礙(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 發展性協調障礙(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 特殊數學運算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
  • 視覺空間感知障礙(Visual Spatial Perceptual Disorder)

北美洲

在美國及加拿大,所謂「學習障礙」是指對於一個已知其智力水平的個體,其學習能力未達其智力水平應有的能力。因此,對於弱智的學生,若他們所表現的學習水平與他們的智力相若,並不會被歸類為「學習障礙」。學習能力一般以其學科表現作準則。

英國

在英國,「學習障礙」的定義比較寬鬆,一般在英國所指的「學習障礙」,在英國以外的地方普遍當作「發展障礙」來處理。

[編輯] 主要的學習障礙成因

一種因為第21對染色體多出一條而引致的病症,而其中一種後果是病者會有中度至嚴重弱智。此外,對於第13對染色體多出一條的人及Fragile X Syndrome的患者,亦會出現相同的徵狀。

因為中風而引起的失語症 (Aphasia)

腦組織受損

書寫障礙 (Dysgraphia) - 書寫有困難。患者所寫的字體極難辨認,字體異常傾斜、寫字順序、方向錯誤,又或數字/文字反轉。有些患者的閱讀能力、口語表達沒有問題,只是書寫有困難,有時花很多時間、力氣也寫不完一段文字,即使純粹抄寫(「搬字過紙」)也出現問題。

參考資料

  1. 文家安(2004),「EPC 5013C Effective Teaching for Pupil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第一課講義,香港教育學院
  2. 教育署心理輔導服務組,(2000)幫助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童香港教育統籌局
  3. Lerner, Janet W.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USA: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參看

外部連結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障礙五大分類:

1.          閱讀障礙 ( DEVELOPMENTAL DYSLEXIA )

2.          特殊語言障礙 (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

3.          發展性協調障 (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4.          特殊數學運算障礙 (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 )

5.          視覺空間感知障礙 ( VISUAL SPATIAL PERCEPTUAL DISORDER )

 

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閱讀障礙 ( DEVELOPMENTAL DYSLEXIA ) 

 

   這類孩子學習能力甚不平均.雖然某些科目是取得優良成績,但在認默方面表現奇差.而犯錯誤的地方與其他同學不同.他們默出來和串出來的字完全不似字,每抄一行字會愈抄愈走樣,抄到尾更是面目全非.被問及時,還看不出有任何不妥的地方.正當老師認真懷疑孩子是否智力有問題時,又發現他們在常識和分析能力上表現特出,家長們為了應付默書取得合格分數,經常督促這類孩子溫習至零晨時分.但結果還是不合格.

 

 原因:

   患有腦部處理文字的「硬件」有與生俱來的差異,導致掌握文字的聲音、外形和意義之間的聯系出現困難.這種情形往往有遺傳因素,而男性比女性的個案為多.這並不代表腦部受損,而是腦部成長過程的異常特徵.

 

主要徵兆:

  •  每個字都要重複溫習多次方可記牢記,但轉眼又會忘記.認字、默字、串字都成為他們的大問題.
  • 由於認字方面出現困難,故此無法理解題目.老師或家長若將題目讀出來,他們便可對答如流.
  • 閱讀障礙的嚴重程度不一,可由輕微到非常嚴重.相應地,出現問題的兒童年齡可以由一,二年級至高小不等.

 

處理重點:

  •  孩子需要學會分析文字以加強記憶,對英文字更要明白拼音原理.學校必需瞭解他們困難的內在原因,從而給予適當的輔導和課程上的調節.
  • 世界上不少國家已為這些學童制定法例,確保他們能得到所需的特殊教育輔導和教學安排.

 

(二)           特殊語言障礙  (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

 

這些孩子經常因說話不流暢被老師和家長投訴,甚至被埋怨詞不達意,不能理解結構複雜的說話.語文科的「作句、閱讀理解及重組句子」等功課更是他們的弱項.對老師堂上口頭指令都不大明白似的,因而不能作出適當的反應.

 

 原因:

   不少幼童在早期語言發展可能比較遲緩,但經指導和學校教育,大部分均能慢慢地趕上.可是有少數患兒卻有持續的語言障礙.這是由於負責語言發展的腦部組織未能擔任理想的功能.孩子的語言能力因此就相應地出現障礙,以至最終語言能力發展未如理想.

 

 主要徵兆:

  •  說話句子組織能力弱,表達和理解方面都甚差.
  • 複述事情時顯得混亂,對方難以明白.
  • 非語言能力明顯較好,令老師覺得孩子表現不平均.
  • 處理重點:
  •  孩子需要接受針對性語言治療.
  • 課堂上應有適當的輔導,令孩子明白老師的講解和能夠應付語文上的需要.

  

 

(三)           發展性協調障(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這些孩子給人的感覺總是笨手笨腳:不是倒瀉東西,便是跌跌撞撞.在學校課室如坐針氈,不停轉換姿勢,經常將書簿推跌在地上,字跡潦草凌亂不合比例.甚至連抄黑板都出現困難,堂課經常要利用小息時間,甚至留堂來完成.欠整齊和清楚的字體更令功課和測驗失去不少分數.

 

 原因:

   人體內的中樞神經系統聯同其他控制平衡、姿勢、動作計劃和協調的各神經系統部位,是負責保持一個人肌肉功能的靈活操作.有發展性協調障礙的兒童,往往因這些系統未能協調地運作而引致大小肌肉上的不協調,他們時常出現不靈活的現象.坐立不安的情形也可能是因為孩子取不到重心平衡,而並非是好動頑皮的表現.可惜這些孩子往往被誤會為過份活躍和性好搗蛋.

 

主要徵兆:

  •  寫字欠佳又吃力,手腳不靈活.
  • 身體平衡感較差,經常因為笨拙而引致自己或他人發生意外.
  • 字體的大小多超越所指定的格或行的範圍.

 

處理重點:

  •  家長和老師需留意孩子大小肌肉的運作和協調.在紙筆上加以提點.
  •  課堂上作出相應的安排,例如減少抄黑板,用較大格的簿寫字.給予多些時間讓孩子有足    夠及充足的時間完成抄寫類的功課.
  •  有需要時應轉介專業人士,如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四)           特殊數學運算障礙 (  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MATHEMATICS )

 

 一些家長和老師都不能理解為甚麼孩子各方面都「似乎很聰明」,但在數學運算和推理方面卻「解極都唔明」.他們總是把加減乘除的符號弄錯.唸乘數表時出現極大困難,又不能從文字題推論出數學的方程式.

 

 原因:

 數學運算是需要不同認知的配合方能成功處理,包括長期記憶(例如記公式、乘數表)、運作記憶(如腦部運算上的暫時記憶),語文能力(用於推理時的思考和文字題的理解)、手眼協調(書寫需保持一定工整才不會引致不小心的錯誤)、專注力控制等等.任何一項以上的認知能力如有所欠缺.數學運算能力就相應受到嚴重影響.

 

 主要徵兆:

  •  數學上的能力與其他能力不相符.以孩子一般表現,常常作出「驚人」的運算和邏輯上的錯誤.
  • 這些孩子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令學習困難更加嚴重.

 

處理重點:   

 專業人士應詳細鑑別出困難背後的認知問題,然後加以提供針對性直接輔導.

 

(五)           視覺空間感知障礙 ( VISUAL SPATIAL PERCEPTUAL DISORDER )

 

 這些孩子的問題最不容易被人察覺,抄寫功課時,雖然字體很端正,但常出現漏筆劃,加多筆劃及字形不合例的錯誤,往往被誤會為不留心的錯失.在考試時被扣去不少分數,同時他們亦需花較長時間,去尋找正在抄寫的詞語或字句..

 在日常生活方面,他們在書包尋找書簿,抬面上拿合適的文具皆有困難,所以未能跟上課堂的步伐.

 

 原因:

 雖然孩子的視力正常,但因左腦的視覺感知區域發生障礙,以致對空間辨別、主體背景辦別及視覺恆常的能力有所影響,他們卻被人誤會為「視」而不見,不留心學習的孩子.

 

 主要徵狀:

  •  對於任何空間的辨識有困難,未能組合「字」的不同部份.看起來像「散」開一般.
  • 寫字的筆劃長短經常出錯,常有加多或減少筆劃.
  • 未能辨認形狀相似的字,例如:日目 春看 土

 

處理重點:

  •  讓兒童用間尺或螢光筆,間著要抄的字詞.
  • 抄寫時把書本及練書簿的距離盡量拉近.
  • 有需要時應轉介專業人士,作進一步評估及治療.
  • 特殊學習障礙的學童很多時也同時出現專注力失調的問題,其中有下列各項:
  •  專注力失調:
  •  不能專注完成任何活動.(包括上課和遊戲.)
  •  容易分心.
  • 失魂常遺失東西和忘記要做的事.
  • 易衝動,以致難於課堂上守秩序. 

 

以上所列出的只是〝特殊學習障礙〞的幾個主要類別.學生可以有單一類或多於一類學習障礙集於一身,以致徵兆的分析未必容易辦到.其他可能同時出現但又不歸屬於特殊學習困難的問題,包括有「專注力失調」和「社交發展遲緩」等等.在多種不同問題影響下而產生的徵狀,是需要仔細的剖析,因此一個專業和詳細及多元化的評估是這些學童接受治療最重要的第一步.認出和明白問題癥結之所有,方能帶出直接、有效和針對性的處理及輔導.

 

總結全文:

 特殊學習困難帶來的問題並非罕見或輕微,而是無數學童和家長的莫大困擾和煩惱.目前社會人士對他們的心聲往往未能理解和作出回應.醫學、教育和社會各界對這問題應立即作出一個肯定的立場,營造出一套正面和有效的策略來處理這些兒童發展上的重要課題.此乃專業人士職責之所在,亦是我們作為成年人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記三:(考前衝刺節錄,2003425日 於台南市德光女中)

 

考前衝刺

 

1.國中的課文內容極少,決不會念不完全。

 

2.因為內容不多,數學、理化、英文有弄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不完全了解決不罷休。

 

3.每天吃東西以七分飽為原則,一定要吃水果及雜糧。身上要帶葡萄糖包,在每天中午傍晚及晚自習快結束時,若頭痛、肚子痛、或身體不適,補充血糖之不足。

 

4.戒掉所有的男女關係、電動、網路、電視、手機、速食店美食等等。

 

5.在家念書時,要求自己和家人不看電視、打電腦。

 

6.每科整理出重點(影印起來),要求自己每隔兩三天要念過一次這些重點,每次最少念10遍以上,念的時候口中出聲,身體前後搖晃。

 

7.買英文單字錄音帶,每天聽一段時間,邊看邊聽邊背效果最好,在吃飯、等車、走路、休息、睡覺也聽(請父母幫忙買可自動迴帶或重複播放的放音機)。在背單字時,同時雙手手指頭按想像中的鍵盤。

 

8.英文從國三的課本下手,買錄音帶來幫自己背課文。邊看邊聽邊背效果最好,在吃飯、等車、走路、或休息也聽,直到背熟為止,能背幾課算幾課。

 

9.每天要背一課以上的國文課文。

 

10.規劃做題目策略,以參考書或題庫為目標(必須有解答可以對照),每科每天都有做題目以保持感覺。

 

11.多做題目(不可只看不做),看過題目回想重點才開始做,做完再回想重點。同一題庫最少要重複作過很多回(回數多比題目多重要)。

 

12.每天要做數學、理化題目10題以上,以保持感覺。

 

13.國、英、社會題目每天都要做20題以上。

 

14.找機會教同學,不然也要想像同學在前面,教他們一些自己不太熟或不太懂的題目之解題法。

 

恆升法師著(和裕出板社)——從不及格到第一志願

 

1.考前保護自己,別受傷或感冒。

 

2.多做題目,做熟一本參考書或題庫,才換另一本。

 

3.用讀書架念書。

 

4.買總復習之英語錄音帶,邊看邊聽效果最好,在吃飯、等車、走路、或休息也聽。

 

5.改掉轉筆的壞習慣。

 

6.不喝茶、咖啡、甜的飲料。

 

7.要求自己不看電視、打電腦。

 

8.到圖書館念,和幾個同學(成績好的更佳)一起念。

 

9.輪流當老師教同學。

 

10.有鼻子過敏或氣喘同學應該:健康素食、保持接觸之空氣的新鮮與溫暖、保住精氣神(不看電視、不打電動、不接觸色情、不要手淫)、適當的運動、保持身體的溫暖(入口一定溫,口罩不離身,時時保溫暖)。

 

考前放鬆(前一天在家睡覺前)

 

1.睡前洗一個溫水澡。

 

2.短暫的宗教功課。

 

3.用遠紅外線照射機,加熱膝蓋、小腿肚、腳底等,或用雙手自行搓熱,或熱毛巾敷熱。

 

4.女生請媽媽或姊妹(男生請爸爸或兄弟)幫忙搓背直到睡著。

 

考前放鬆(前一天在外面宿舍之睡覺前)

 

1.睡前洗一個溫水澡。

 

2.短暫的宗教功課。

 

3.作簡單體操。

 

4.用雙手自行搓熱,或熱毛巾敷熱膝蓋、小腿肚、腳底等部位。

 

5.熱毛巾熱敷左手腕內側靠近腕關節部位數分鐘後(即大凌、內關、神門穴之部位),接著用乾毛巾包住後才去睡覺。

 

考前衝刺期症候群

 

1.在大考的前幾個月內,成績愈好的同學愈容易出現焦慮狀態,成績差的也不能倖免,而其嚴重的程度會隨著時間的靠近而不斷增加。

 

2.症狀:晚上不易睡著,睡眠品質惡化,比較容易激動,上課不易專心,常常需要上洗手間,平常的考試成績下滑等。

 

3.家長可能:為您增加補品,比您還緊張,比您還在意模擬考成績,若您成績不好甚至會發脾氣罵您或摔東西。

 

考前衝刺期放鬆法

 

1.要求家長為自己多做善事,或者為自己去參加正當的宗教活動以求福佑。

 

2.常常做親子溝通,向家人訴說煩惱。

 

3.若住在家裏,每天請家人為自己搓背以獲取高品質睡眠。

 

4.在外住宿則用熱毛巾熱敷膝蓋、小腿肚、腳底、左手腕內側靠近腕關節等。

 

5.請家長帶自己去做禮拜、燒香、拜拜等。

 

6.早晚作白日夢5分鐘:在早上盥洗一番、作完簡單運動後,找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來,以連續劇的方式自我陶醉一番。例如想像自己從房間裡,唸一聲咒語,自己穿牆而出,凌空飛到自己的祕密桃花源外。在一聲咒語芝之下,一道神奇的門打開了,裏面有自己已經構建一段時間的遊樂設施。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後,自己變成神通最廣大的巫師,為所欲為的作許多快樂的事。經過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後,再飛回現實世界。晚上睡前或明天再來。

 

7.安慰自己模擬考成績下滑是考前低潮的正常現象,只要我父母和自己找機會多做善事,用正確的考前衝刺法,在大考時將會衝到最高潮。

 

8.考前做善事又可幫自己提升等級的方法,是教同學不會的題目。

9.其他做善事的方法是:

1)暗中希望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同學都能考上好志願,

2)有機會也在暗中幫她們,

3)常常互相加油打氣,

4)表現充滿活力給同學作無形的鼓勵等。

 

轉載自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9.htm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記二:(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演講摘要)

 

動機:

 

‧學(IQ)不進則退,不論智商再怎麼低,只要開始努力,並用正確方法,終究會有高的智商。

 

‧嬰兒剛出生時什麼都不會,看不懂也聽不懂。如何變成像大人一般懂很多東西?

 

‧健康嬰兒的特質(超級天才的特質—我們所失去的):

1.身心安詳;

2.只是看、只是聽,不管懂不懂;

3.對什麼東西都有興趣。

 

‧我們如何取回這些失去的特質?

 

書要讀得好的三大要素:

 

1.命好——多作好事可以變成好命。

 

2.勤勞——沒有正確的方法才容易累,以致不易長時間努力用功。

 

3.方法正確——本文的主題。

 

如何讓自己變更好命:

 

‧專心做正在作、應該作的事。

 

‧多在無形中、暗地裏幫助別人。

 

‧見到人多以輕輕的微笑面對他。

 

‧讓自己身心安詳。

 

‧希望別人快樂,甚至比自己更好。

 

讀書的基本概念:

 

頭腦的記憶:

 

1.腦部有無限多記憶單元(包含體外記憶單元——過去世資料(催眠療法已證明可能性)及他人的資料嗎?)。

 

2.自調式動態存取:

——除非受損,永不消除腦中資料。

——常用資訊簡化後,往容易存取區動態移動。

——不常用資訊,往不容易存取區動態移動。

 

資料輸入輸出:

 

‧輸入:

眼、耳、鼻、舌、身(觸覺)資料輸入。

意識(過去已輸入之外來資料及自身想法)資料輸入。

 

‧輸出:意識及身體。

 

資料確認(潛意識):是合乎或然率及統計學的運作方式。

 

‧圖形邏輯識別系統。

 

‧左右腦互相確認系統——與資料庫及判別系統比對。

 

‧確認時必須參照判別系統。

 

‧確認過程之簡化以加速比對。

 

判別系統(潛意識):

 

‧是否危害生命(自我保護系統):

——維生系統。

——緊急保護系統(逃生系統)。

——緊急自調式保護系統(當代進化)。

 

‧是否合理可行,或危害道德、個人利益、個性等(人格、情操、第七識)?

 

‧隨時改變(不安心)或緩慢的改變(安心)?

 

模糊決策系統(意識):

 

‧機動調整之決策系統。

 

‧加權式決策系統。

 

‧權重以判別系統決定,並機動地調整:——α、β、γ波之clockcyclerate;——合乎或然率及統計學的運作方式。

 

IQ有關的部份:

 

‧可用之有效腦容量(絕大部份為備用)。

 

‧記憶動態存取、資料輸入輸出、資料識別、確認系統、資料判別系統、以及決策系統,都和clockcyclerate有關。

 

腦部運作的方式:

 

‧圖形邏輯及左右腦互相確認之運作方式造成:

 

1.多重輸入、多筆資料同時比對運作。

 

2.聽到的資料(只撿搜幾個字)、看到的資料(只撿搜數個字或圖形記號、但強化會動圖形的權重)交叉簡化後再比對。

 

高效率原則:

 

‧決策系統:無為而治——意識不干擾其它(潛意識之運作)——無所求而為。

 

‧合乎頭腦運作方式。

 

‧安心、專心而放輕鬆(減少干擾)。

 

‧低頻狀態波之clockcyclerate

 

‧強迫資訊重覆接收(勤勞、用功),以大幅度簡化之。

 

‧大幅度增加潛意識的可用硬體容量。

 

‧眼睛聚焦地看——只看見焦點附近的資料忽視其它地方資料,眼球緊張容易累。

 

‧眼睛放鬆的看——全部資料進入腦中。

 

‧耳朵專心聽某種聲音——需過濾其它聲音、容易累。

 

‧耳朵聽所有聲音——不易累。

 

低效率原則:

 

‧意識不斷干擾潛意識:

——有所求而為;

——想要懂、想知道及為什麼。

 

‧違背頭腦運作方式。

 

‧不安心、不專心、緊張。

 

‧高頻狀態、不穩定(β、γ波狀態)。

 

‧接收資訊次數不多(懶惰)、資訊簡化程度低。

 

‧有效腦容量極低。

 

正確的讀書方法:

 

‧大幅度提升IQ

 

‧讓身心保持在健康狀態。

 

‧常常練習放輕鬆。

 

‧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放鬆、上速讀班、練習速讀法)。

 

‧加快讀書速度。

 

‧合理的安排念書方式(重複的預習、複習,看例題和作習題前後要迅速聯想、回想課文重點,想辦法教人)。

 

大幅度提升IQ的方法:希望大幅加多腦中的可用硬體容量。

 

‧常常練習放輕鬆,以回到初生嬰兒狀態:

——放輕鬆、心像一池清澈見底的清水、但維持在靈敏狀態。

 

‧大幅度提前自己念。

 

‧活用如何引導出緊急自調式保護系統(當代進化)。

 

練習放輕鬆(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每日固定的做短暫的宗教功課。

 

‧隨時將身體放輕鬆。

 

‧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不要罵自己也不要叫自己放輕鬆,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

 

‧四肢都在動的走路期間,同時聽、看所有東西,但特別不注意輕微的舒服感。

 

考試密技:

 

‧想要考得好,成績好,或於心有愧的人,極易考前緊張而失常。

‧請上網到航太系網站下載「正確的讀書方法」參看考試密技。

‧多做好事,讓自己成為好人,才能輕易的消除緊張。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記一:(台南縣興國高中演講摘要)

 

左右腦的互相交談的影響(自證分與證自證分):

 

‧左右腦都是由資料庫攫取資訊加以整理——需要大量的資料輸送與處理。

 

‧資料簡化才能快速溝通、及增加溝通速度和次數。

 

‧圖形邏輯以大量簡化資訊。

 

‧經由左右腦驗證並常用的資料———近乎本能反應(維生系統:可以不經驗證)才能真正活用。

 

結果

 

1a.會動的圖形,向自己身體迅速靠近的圖形最易記憶和瞭解,文字較不易瞭解和記憶,數字和符號最不易瞭解和記憶。

 

1b.應用圖形法可幫助記憶和瞭解。

 

1c.次數多、常接觸、常回想可幫助瞭解和記憶——進一步簡化資訊。

 

1d.單純的環境才能使左右腦迅速正確的溝通認證,迅速搬運資料。

 

1e.身體好、安心、穩定的狀態是使頭腦處於單純環境的要素。

 

1f.良好的思想態度、正確的飲食習慣、規律的生活等都與穩定、精神好有關。

 

1g對已經知道的課程或知識,有人重新教我們時,不要自以為是的不專心去聽,因為每多聽一次,頭腦會將之進一步簡化,因此可以更瞭解它。

 

1.正確的念書方法

 

‧信心——書的內容之規劃。

 

‧預習——快速略讀。

 

‧上課——如何專心、不想懂不懂、抄筆記。

 

‧複習、回想——快速略讀。

 

‧作習題。

 

‧反覆快速回想——整理重點+快速略讀、快速回想。

 

‧專心——之前聽古典音樂,念書時不聽音樂,放鬆身心,讓心沉澱下來。

 

‧不交異性朋友——和父母多溝通。

 

‧多作好事、幫助他人、動物。

 

2.考試祕笈

 

‧生理時鐘——時間和環境。

 

‧少食、少言、考前不跑步,讓身心平穩。

 

‧飲食:天然及人造維他命BC群。

 

‧高分殺手—垃圾食品、罵老師、父母長輩等、看色情書刊、上網、電動、激情約會、吵架打架等。

 

‧高分大補帖:葡萄糖、西瓜。

 

‧考前放輕鬆的密技、多做善事可幫助放鬆。

 

‧依難易程度規劃答題次序。

 

3.修行的態度與方法–四念住、默照禪

 

‧隨時放鬆身心最能保持體力、使身體狀況好、維持穩定狀態。

 

‧多作好事、幫助他人及動物,燒香拜佛、祈禱。

 

‧要有能力愈強的人愈應該幫助他人的基本信念。

 

‧α、β、γ波理論。

 

‧住息。

 

‧早晚作一次白日夢。

 

‧每日睡前、大考前一天睡前之瑜伽與按摩,遠紅外線按摩或熱敷、熱水浴等。

 

轉載自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9.htm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討論正確的念書方法之前,要提醒大家前面那個「海上漂流實驗」的啟示:每次念書之前,要堅決的告訴自己:「我是好人,最近做了許多好事,因此這次我一定可以念得很好」。不論情緒的好壞,精神體力狀況如何,這一種自信滿滿的心理建設,會先入為主地對自己產生「一定成功」的強烈暗示,達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之好兆頭。

 

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何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茲分述於下。

 

1.讓身心保持在健康狀態:

2.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

3.訓練自己的意識不要干擾潛意識(捕捉天才的感覺):

4.加快讀書速度:

5.合理的安排念書方式:

6.短時間內劇烈地提升智商的祕笈:

7.另一則成為快樂天才讀書人的祕笈:

8.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9.一則信仰宗教家庭的考試祕笈:

10.考試祕笈:

 

其細項如下:

1.讓身心保持在健康狀態:

 

正常的作息、運動和飲食是必要的,特別是飲食可以影響到我們的身體狀況。正確的飲食不但可使頭腦清晰,甚至可預防和治療百病。在課本上已經教了許多正確的作息運動和飲食方式,不必在此重複。這裏要強調的是,飲食不應過多,不該太油膩。我們人類發展過程中,未進入文明之前,有極長的時間(至少是數萬年乃至數十萬年)是在挨餓狀態之下,即使是進入文明期,也只有少數貴族可以維持溫飽,絕大多數人是挨餓受凍的農奴和士兵。所以我們的基因構造,早已變成可讓身心在挨餓狀態之下發揮最大長處的功能。要自然地改變這種基因結構,最少要數十萬年以上。因此,正確的飲食份量應該是讓身體可以維持活力的輕餓狀態。換句話說,大考之前,輕微的不足之進食量是不緊張、得高分的祕笈之一。

 

2.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

 

去速讀班上課,以強化自己的集中力是最快速的方法。記得有一種超速的速讀法是韓國人發明的:經過訓練的人也可以學習一個佛教徒所景仰的開悟者之讀書方法,它是將意識完全關閉起來,使用眼睛看書時不使自己只注意幾個字,而像照相機將焦距放在無限遠,瞬間將整頁的字看入腦中,瞭解書本的內容則交給潛意識去作,完美的目標是一秒鐘讀上百萬個字,因此每一頁觀看的時間將少於一秒(註:開悟者的執著已經破除,維生本能也被看淡,其判別系統之規則變成簡單明確,所以腦部之資訊處理變得極為快速有效,對待大部份的事情,能夠瞬間做出雋智的反應)。可能的話去上那種速讀班應該是我個人的夢想之一。除了多幫助同學或他人以穩定心情,若能每天定時打坐、祈禱、或任何單調的宗教儀式等等,也可以慢慢減少自己意識發揮作用的次數,從而加強自己的集中力。

 

有了高度的集中力,則能夠在任何狀況下,以極快的速度,經由眼睛和耳朵等五官正確的攫取所有的資訊,送入腦中之後再由潛意識去作取捨。別擔心頭腦會被塞爆,新興的腦神經動力學早已證實,我們的頭腦記憶庫是可以存錄無限多的東西的。

 

3.訓練自己的意識不要干擾潛意識(捕捉天才的感覺):

 

以前面的考試為例,假使有一題不會寫,深深的吸一口氣,使自己放輕鬆並保持靈敏的心,再仔細的看一次題目,若會寫則瞬間或等一下就知道。不會寫再看一次,若還不會寫則改去做別題。若只剩這一題不會,則去檢查驗算別題,等會作的訊息出現再回頭去做。千萬別去想這一題怎麼作,一旦想這一題怎麼作便很容易會被抓住,不斷去想如何作,造成意識干擾潛意識而致考完才會做的憾事。當我們有機會發現自己陷入意識過度使用時,可以深深吸一口氣後慢慢吐氣,重複幾次,以抑制意識的作用,回到正確的方法。

 

上課時也一樣,聽老師講解課文時,盡量不要想,讓心像一池澄澈見底的清水一般,同時使頭腦保持在靈活敏捷的狀態。雖好像無意識作用,但卻專心的聽老師上課。所謂的專心是讓身體在稍微舒服的輕鬆狀態(前文已經提示過其練習法),若有若無的聽講。絕對不應該去想要聽懂老師的講解,因為若我們懂的話,瞬間或等一下就知道了,不懂的話去想也不會很快懂的,反而令想要懂的意識動作干擾到後面的聽講。只要頭腦保持在靈活狀態,潛意識將會開始去消化老師所講而我們不懂的部份。在老師翻身寫黑板或停頓時,迅速回想老師剛剛在講什麼,可以將一部份剛剛不懂的地方,很快的就瞭解。一個極為基本的觀念是:懂不懂是潛意識的事,若懂的話,潛意識會送訊號給意識,意識只能知道我懂不懂——我的潛意識懂或不懂。舉個例子來說,解聯立線性方程式的高斯消去法,如何去解四元一次聯立方程式,我們的意識是無法將之完全裝在意識層面的記憶中的。因此解題時,它是由意識發出極少數的應該有的指令,一步一步要潛意識去作消去和往回代換的過程。「我會作」這種意識行為,是在潛意識已經和記憶庫連接好,等著意識隨時一下指令就可以開始做的「我可以馬上開始作的回報指令」。「我不會作」則是一切尚未完全準備好的潛意識回報指令。當然會有其他因素造成我覺得我會做,實際上我還不會作的凸槌行為,但這是可以從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矯正過來的。

 

注意到一定要「讓頭腦保持在靈敏狀態」,其主要作用是對潛意識發出指令,最近學的、碰到的或接觸到的東西是很重要的,應該要全部都能瞭解或知道狀況,因此潛意識會不斷的去解析它們。若處在無意識狀態下,會產生類似佛教禪定之作用,有點呆呆的處於半知覺狀態,不和世間的智慧相應。那反而會對潛意識發出不要去分析處理最近接觸事物的指令,如此當然是不利於讀好書。由於我們腦部有幾百萬部以上的高級電腦,可以同時處理幾百萬件事,不必操心頭腦的潛意識不夠用。

 

保持一顆靈敏的心的另一層意義在讓心維持在比較客觀的狀態,可將上述以主觀認定「將東西看成自己認定的東西」的程度淡化。許多考不好的情形,和我們以主觀誤解課文的意義有關,特別是英文發音或單字記不正確。眼高手低的情形,也會有這一類悲慘的狀況。因為比較客觀,所以更容易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高標準。

 

再提醒大家一下,要常常有事沒事就練習放輕鬆,常常去「體會專心放輕鬆的要訣」其實是「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不要叫自己放輕鬆,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但要讓心像一池澄澈見底的清水一般,同時又充滿活力」。久而久之,可以慢慢的隨時自然的放輕鬆,而很容易的進入「意識不在不必要時干擾潛意識」的最佳狀態。套句漫畫的術語——腦域也可不斷的被開發。

 

總結這一段來說,不論是上課、作功課、做作業、考試、或待人處世,都要將身心放輕鬆,保持靈敏的心,不要企圖去瞭解五官所收集到的任何訊號(即不要使思考性意識干擾潛意識)。若外來訊息是我們所瞭解或者熟悉的,則頭腦自然會發出訊息,並發出指令讓身心作出不可思議的最佳反應。一旦我們產生企圖瞭解那些外來訊息的心,那將會使我們的反應往不佳的方向沉淪。

 

4.加快讀書速度:

 

前面提到,五官所接收到的訊息愈熟悉,頭腦愈能迅速將之簡化成為簡單的圖形符號,以利左右腦的互相溝通,快速達到瞭解的程度。若我們常用地毯式搜索方法念書,且要求自己看懂一段之後才看下一段。因為時間有限,最多只能看 一兩 次,很難進入熟悉的階段,以通盤瞭解所讀的內容,當然會有洩氣的考試成績了。

 

若我們先用不要求自己看懂的方式,被動的讓頭腦產生懂的訊號,不懂的話也不太在意。剛開始可能不習慣,但慢慢你會發現這樣子念書很輕鬆不容易累,最重要的是念書的速度會加快,每念完一遍所能理解的百分比也會慢慢提高。

 

當你有信心後可以開始採用加快速度念書的方法,其目的是強迫自己在念書時,沒有很多時間去想懂或不懂。因為習慣不易改,因此不要強迫自己一下子就在念書時完全不想。由於頭腦會在目光焦距附近的區域選取數點資料,以組成圖形來作比對和聯想,因此不要讓自己在念數學、理化、英文等科目時一眼看到太多東西。速讀班的方法是要求你用紙或什麼東西,遮住目前在看以外的部份,於是只有正在看的東西顯露在眼前,因此頭腦容易在挑數點資料時得到正確且重要的資訊,又因資料少比對後瞬間瞭解的機率也大增。要強迫性地加快讀書速度,只要使遮住視線的工具移動速度加快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在念書時,目光被動式的集中在一個狹窄的區域會變成一種習慣,不必再用工具遮住不看的部份。我們須注意到,平常應該練習出真正詳讀和快速度詳讀的兩種功夫,才能真的當一個輕鬆快樂的神童。

 

合理的念書方法至少要包含五個步驟,第一是快速略讀,第二是詳讀方法如前所述,第三是重點式的回想,第四做習題或例題,最後是想像自己是老師,發出聲音將重點教給一個想像的人或同學聽。快速略讀是為了加多重複預習及複習的次數。重點式回想則除了加多複習的次數之外,更會要求潛意識重複整理資料以簡化並瞭解它,同時有機會讓自己有整體概念以利通盤瞭解。出聲教人可以強迫潛意識在講的那一瞬間,劇烈的簡化及整理資料。為了使第二、三、四、五種讀書方法更有效,養成作整齊明朗的筆記,會有極大的幫助。

5.合理的安排念書方式:

 

在談安排念書方式之前,要強調一個對學問了解之層次的觀念。對任何一種學問之瞭解,可以分成不同的程度:不知道、學過但不了解、學過有部份了解(考試考得還好)、學過可以考得不錯、學過且可以教人、學過會應用、學過且知道創新、學過可以創出全新的學問等等。愈往深的層次走,所要花的時間和精力愈驚人。注意到,能當老師教學生不一定算是充分瞭解該門學問,在其後還有三個深不可測的等級呢!因此,不論自己學得多好,一定不可自滿。我們常常犯的毛病是,這一門課我已經會了、學過了,再學一遍好無聊、好丟人(留級或重考的同學最常患這種眼高手低的嚴重毛病)。殊不知專心再學一遍,可以使頭腦多一次機會去簡化該學問,以加深自己的等級呢!

 

在老師尚未教我們之前,本來就還不會。假若是自修,可以參考一個嬰兒生下來的當時,應該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懂,可是為何我們長大後能學得許許多多的知識呢?可見頭腦有能力經由比對過去放在腦中的資料,從相似性去整理而瞭解其中的含意。但若我們第一次讀老師未教的部份就想要搞懂它,那你所花的時間一定相當驚人,只有在寒暑假沒有輔導課的時間,才能有一點點的進展。在看一段新的課文時,應該用快到頭腦無法去想懂不懂的速度,迅速略讀多遍,個人的經驗是最好每一頁不要超過三秒鐘的略讀,就容易保持意識不起作用。由於快速略讀,因此可以在短時間之內重複極多次。重複次數多了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對這些內容培養出親切、熟悉感,第二是潛意識會認為這組資訊是重要的,以後會常碰到而開始去解析它。由於資訊不足,潛意識通常會瞎掰一番的去解釋它。等到老師教我們或者使用詳讀方式時,腦中已經有了一個大略的藍圖,雖然不一定正確,但理解它的效率會高很多。再者重複多次快速略讀已經學過或者懂的東西,可以提示潛意識這些東西很重要,需要一再的整理簡化它們,因而在睡夢中也繼續在如此地運作著。

 

有了以上兩段的預備知識,來談如何規劃讀書方式,就很容易明白下列幾點的原因。

 

(一)預習:用快速略讀法事先預習極多次,有空的話用一次極快速的詳讀法加深印象但不要求完全懂。

 

(二)上課:

 

a)用專心放輕鬆的方法聽講,保持靈敏的心去聽,不主動要求自己全部聽懂。

 

b)除非特殊狀況,一定要作筆記,筆記愈整潔明晰愈好(不要為了省錢將筆記記得密密麻麻的),以利日後快、慢速的複習。原因是作筆記時,腦筋要看要聽,又要指揮手去記筆記,相當於不斷的暗示潛意識這些好重要,潛意識當場轉了不知多少遍的「簡化比對整理」,所以抄筆記地聽講至少等於自己詳讀四次以上。

 

c)在老師停頓或轉身抄黑板的時候,迅速回想(最好口中默念出來)老師剛剛講的重點,此種回想又可以叫潛意識迅速轉極多次以消化之。

 

d)可以的話,提出問題問老師。老師的回答常常是從另一角度切入,因此有更多機會當場消化。

 

e)下課時不要立刻和同學鬧成一團,先翻開課本將剛教過的部份快速略讀幾次,或翻開筆記本快速略讀更多次,每看一遍的時間不超過十秒鐘,兩三分鐘內就可以令自己的潛意識得到明確的指令——好好複習這一些吧!若能再走一趟洗手間,沿路簡單回想這一堂上課的重點,那更是好處多多。

 

(三)家中複習:複習功課的第一步驟,也是先快速略讀多次,有空的時候作一次詳讀之後(此時要在課本、筆記上劃出重點),再多花一點時間回想上課的重點。若因為晚上補習沒有足夠時間,雖可以省掉詳讀,但略讀和回想一定要作。記住不論如何忙,最多三、五天一定要將老師教過的部份,作過一次詳讀(沒有時間的話,至少要作快速詳讀)。課本中常常有例題,不論有沒有空將例題各作一遍,一定要看清題目,看或作例題之前後,要想清楚這一例題在複習課文中的那一些重點。英文、國文課一定要背課文,想辦法將課文與美麗的圖案相結合(也可用其他有趣又很熟的物品形狀代替,例如老師的有趣表情)。背到那一段就將視線移到圖中特定的位置,一個課文要讓視線在圖中轉幾次。因為至少要背個兩三遍,每一遍中在背同一段時要將視線移到同一位置,自然容易用聯想圖案的方式記住課文。

 

(四)做作業:做作業之前(必要時可以找一本比較完整的參考書來做,其作業題通常比課本多很多),要確定有沒有先回想重點。做作業時,先仔細看題目兩三次,然後再想一想這一題要複習哪一些重點,接著做作業。由於有先複習重點,因此通常自然而然就會做,不需要去思考怎麼作。若不會作,回頭翻一翻與本題有關的重點,讓腦中自行浮出如何作的訊息才做。作完每一題都要迅速回想它和課本中的重點的互相印證。印證例題和習題與課文中的重點,是將複雜的公式和解法都化為簡單圖形符號的重要過程,我們智商是否能隨著念書提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卡。其原因是,這種作法會將自己迅速提升到可以當老師的層次。

 

(五)複習以前的功課:每隔三五天最好翻開筆記本,迅速的略讀前一兩個星期的功課。有空的話,將筆記本上劃重點的部份出聲念一遍。

 

(六)考前複習:和家中複習那一項差不多,但要找出時間,針對筆記上的重點發出聲音教給一個假想的人或同學。同時也要找一些例題和具有代表性的習題,教一教這個假想人。

 

(七)考前猜題:想像自己是老師,出一些與重點有關的題目。不一定要真的去作出來(因為是自己出的題目,若題目合理則本來就會做),但可以將這一些題目和課本互相印證,找出某幾課中的真正重點和如何應用這些重點。這一點是當快樂神童的必要絕招,一定要在自己有空時演練一番。

 

(八)考前保持感覺:通常神童或成績好的人,在考試前不論念再多遍都覺得不安心,都覺得還沒有念完。只有神經較遲緩的中、下等同學會覺得念夠了不用擔心。除非真正沒有念完一遍,不然上述這兩種情形都不是最佳狀態。最佳狀態有二種方式:

 

a)考前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題和習題,從這一些題目中回想重點,回想時若發現忘了重點,翻開筆記看一看那一部份重點就可。

 

b)將筆記上的重點(或整理出的重點)重複多次地看,雖然不耐煩了還要再看。在期中、期末考適用a點,在升學考時則適用ab兩點之中的任一點。

 

6.短時間內劇烈地提升智商的祕笈:

 

生物在面臨極度嚴酷的環境之下,若能存活下來,其下一代通常會引用突變基因,或者利用顯性及隱性因子選取最能適應環境的基因。人類除了基因演化之外,另有一項與一般生物截然不同的利器——頭腦。頭腦可以有無限成長的可能,在緊急時,常能急中生智,或者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前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經驗,後者則偶爾可以在報紙或電視中看到某地發生火災,英勇的人突發神力般衝入酷熱的火場去救家人。本文要提出的方法和這一類的奇蹟相似,同時也在數個人身上得到驗證。

 

我們身體的自我保護系統通常在外在環境改變時發生作用,以調整自己的功能達到存活的目的。其中的緊急自我保護系統則在環境變得不適生存時啟動,以逃避當時的狀況。常見到電視報導,某些人看到家人出狀況,傷心至極當場昏倒就是一種例子。有一種神奇的催眠術,在引導被催眠的人放鬆的時候,突然施與超出其精神力能夠支撐的壓力,使其自我保護系統立刻啟動而陷入昏迷狀態,以拒絕此接收超出可以忍受的狀態,當他再度醒來時,身心會變得相當舒暢。這有一點類似電腦的系統有狀況時,將它關機重開,一切重新再來,電腦會比較順暢。重新啟動身心系統後有點類似回到嬰兒狀態,當然非常舒暢。其主要關鍵在於突然將先前的狀態轉換成昏迷,一般昏倒的人醒過來之後感覺身心受創,是因為本來就在已經受傷的緊張狀態,不過此種突然昏倒仍有神奇的治療功能。

 

本文所要介紹的方法是找一個第二天可以休息的晚上,晚餐後開始用放輕鬆的方法念書,念個三、四小時後逐漸會進入身心疲憊的狀態。平常念書念到累時,我們會休息一會兒或去睡覺,但這時要強迫自己仍然繼續念下去(註一:但要確定不論如何放鬆也無法念懂書本才有用。註二:若發現不論怎麼試也只是感覺很累而已,無法讓自己進入看不懂課文的混亂狀態,可拿一本與自己程度差很多的課本來讀,例如高三的同學可以拿大二或大三的量子力學、物理數學、複變函數等來虐待頭腦)。在剛開始時,我們的自我保護系統會啟動,使我們不知在念什麼,因為平常進入此一狀態時我們就會去休息。但一定要堅持下去,過了半小時後(有些人比較短),頭腦發現使用「自我保護系統」對這種陷入不知念什麼的狀態,好像無效。它便再啟動「緊急自我調適保護系統」,急速調整腦筋的數據通路、徵調作其它用途的電腦、並大量啟動尚未被啟動的腦中電腦。由於身心在疲憊狀態,一時間連這種緊急系統也無法發生作用而使書能夠念好。因此當我們繼續再堅持念半小時的話,頭腦會一直急速進化以調整成更適合念書。然後趕快去睡滿六小時,不要去洗澡、看電視、聊天、吃東西、打手機、上網、打電動等。由於頭腦的急速進化弄得頭腦有點亂,若能很快的睡著,頭腦會解讀為在逃避狀態(緊急狀態未解除,有類似昏倒的作用)。故自我調適保護系統可以繼續運作,除了修補受損的部位之外,並將這一小時左右(算是相當久)的經驗當作可能會再度發生,讓頭腦繼續進化並設定為永久模式。若第二天能保持在輕鬆狀態,腦部會繼續往更適合念書的方向調整,並將腦部受損的部位完全修復,如此一來念書的能力便會跳躍式的增強。根據幾個試用的人的經驗,第二、三天後感覺到好像脫胎換骨般。若我們能夠用上十次以上(適合在寒暑假應用),保證自己像奇蹟似的成為神童,智商大幅度提升。由於頭腦的運作功能永久性的提升,更能適應外在的環境壓力,因此EQ也會明顯的提升。

 

注意到除非你的神經很遲緩,不然不可讓「不知在念什麼的狀態」超出一小時以上(神經遲緩的人也不宜再多念十分鐘,平常很敏感的人則一定要減一、二十分鐘)。不馬上去睡覺的話,則剛剛的進化效果會被解讀為暫時狀態而被取消,回到原來的狀態,不但使辛苦受罪變成白忙一場,甚至會因為緊急保護系統的啟用而有一些像通宵打電動玩具的後遺症。第二天若未能保持輕鬆狀態的話,進一步調整的幅度也會受限,以致效果被打了折扣。若不知在念什麼的狀態超出一小時以上,接下來的睡眠不只睡不著不說,反而有變成歇斯底理的負面作用也說不定。另外是不可連續用此法,一定要隔兩三天才重新做一次,否則也會有變成憂鬱症的危險。特別一提的是,已經知道有憂鬱症或類似腦部神經不適的人,絕對不可使用此一方法。

 

7.另一則成為快樂天才讀書人的祕笈:

 

當年筆者在念新竹高中時是住校生,一年級時,有一位留級的學長和我同寢室,他常常向我提起一位學長像神一般,當時(高三)就在念大學三年級的物理課,而且好像已經背好大半本梁實秋編的英漢詞典中的英文單字。在這位超級學長的大學聯考成績公佈時,我特地去找他的名字,果然以500分的高分(當年的理科狀元好像只高他一、二十分而已)考上他的第一志願台大物理系。這一位學長的事蹟,讓我神往不已——「原來念書是自己的事」,在這以前,我這個鄉下土包子,一直都以為書是要老師教過之後才可以念,自己念,怎麼可能會念得懂。在接下來的高一暑假期間,便將哥哥的化學課本(當時是高二才教)拿來讀,可惜因為生性貪玩,念得不多,再加上高二和另一位也是留級的學長同寢室,學會了看武俠小說,因此高二的成績,真是無顏見家鄉父老。到高二暑假痛定思過,努力看哥哥的大學物理中文本,真奇怪,竟然可以看得懂,就這樣一個暑假將力學部份看完,還作了許多的習題。由於這一科能在課堂上意氣風發,高三那一年的其他科目,也都變成有信心起來。雖然高三還在看武俠小說,且大學聯考時失常,但仍然考上不錯的學校和科系。

 

等到自己有了小孩之後,就決定將自己知道的這一種絕招在他身上試一試。由於當時的小學課程相對合理,加上已經有教學錄影帶問世,於是不惜血本買下全套。在小兒剛進小學一年級時(太早開始是揠苗助長),就要求他要看這一些錄影帶。由於他還蠻乖的,在合理的利誘之下,很快的在 一兩 個月內,半哄半玩、不專心的看完一到三年級的所有錄影帶。哇!真不得了,這位小朋友,在考試期間變成是最輕鬆的。在那時老師不派作業,只要他們複習功課以應付考試,由於沒有功課可寫,他可以高興的玩。就這樣一路到了國中一年級,他一直都歡歡喜喜的看了高他至少兩年到三年的錄影帶,也快快樂樂的過了沒有壓力的童年。可是他一直很納悶為何自己總是第二、三名,無法得到第一名?到了國中二年級,他發現念第一名的人上課時和回家後都很用功,而他則是好像作完功課就沒事了,或許他覺得是錄影帶使得他無法得到最令他欽羨的第一名,於是拒絕再看它們。但隨後他的競爭心一起,努力念當時老師正在教的部份,所以到高三畢業之前,一直領先班上第二名一大截。不過當時因為沒有自行領先念書的習慣,就不再像從前那般快樂了。

 

在小兒身上的實驗,個人證明了許多事實:(1)課本的編排方式,是每一課只有一點點的新內容,因此某一門課一學期的課文內容,可以在幾小時內就講完新的部分;(2)每一課都在重覆的複習及應用以前的課文內容,只要經常預先看新課,即使看不懂,其中屬於舊課程的部分,就因不斷的被複習而搞懂了;(3)只要能領先老師教的課文兩年以上(但不必很專心的念濃縮課程(不須作習題)),在上課時又能當作複習的專心聽講(此點我曾經再三和小兒溝通過),則上課時根本就是像去玩耍似的毫無壓力;(4)要考高分得班上第一名,一定要自行多作習題;(5)小時候領先念一些難的課文,可使小孩子的智商提早大幅度提升,一旦他要努力念時,可以發揮強大的實力,領先群倫。(6)被動式的看錄影帶(或由家教老師、補習班老師教),效果遠不如自己念的好,但可以迅速達到領先兩三年的目標。

 

我小時候在鄉下長大,根本不知道如何念書,也不知道本來就應該自己念書,才能在任何場合都能將所學的發揮出來,讓自己有自信心去面對它、處理它。相信絕大多數的學子都和我小時候一樣懵懵懂懂的,不知道自己先天上具有無師自通的基因。各種正統宗教的許多聖賢在教導弟子時,再三強調,學來的知識,是很難在緊急時用上去的,要有深刻體驗後,才能在必要時發揮作用。我們不經老師教導而自行去學習,雖然辛苦,但學過的部份很容易深入的了解它,多少和自身的體驗有幾分相應。因此有機會將之變成我們的世間智慧而非只是知識而已。從現代的語言來講,自行將全新的課程看懂,會明顯的提升自己的能力、IQEQ

 

對看到本段的讀者來說,可能會洩氣的說,我每天上課、考試、補習,那有時間自己念呢?別洩氣,請父母幫忙,打聽那一個補習班有提前教學的課程,或者請家教做特訓。由別人幫忙安排課程,可以逐漸達到領先的目的。若有決心的話,可以參考下面的重要觀念,先犧牲一點點目前的考試成績,找時間往前念。

 

a)若我現在是高中生,不論成績再差,拿弟弟妹妹的國中一年級課本來問我,只要給我時間瞄一、兩眼的話,哪有不會的(我是國中生的話,國小的課程也絕難不倒我)?換句話說,若能有機會大幅度超前學習,那我在班上一定像神童中的神童,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景啊!

 

b)若等老師教過才讀,那麼回家時,一定會有懶得讀、沒時間讀、身體不舒服無法讀、因故不能讀等等的因素干擾我們,因此一定無法時時維持跟上老師的進度。若不管老師教過了沒有,一有時間自己就往前讀,則一定會逐漸超前。念書的壓力就會逐漸的縮小。

 

c)自己往前讀不一定要完全弄懂,反正一直往前看是相當於不斷的複習已經看過的部份,其中包括老師正在教的部份。只要上課時專心而輕鬆的聽講作筆記(當作複習),則現有的成績會逐漸改善。

 

d)雖然自行往前讀去,頭腦容易陷入難題的狀態,但因頭腦是愈使用它、激勵它、虐待它,它愈會進化的神奇器官(有一種高級速讀法強調一定要由後往前地倒過來看書,不斷的虐待頭腦,才能有效的強化它),故這也是一種大幅度提升智商的方法。若我們能變更聰明的話,那有什麼功課好擔心的呢?因此何不現在就來直接念高我兩、三個年級以上的課本呢?反正只高我幾個年級而已,課本中一定有許多地方是我會的,而不會的地方就當作強力鍛鍊頭腦好了,更何況以後繼續往前讀的話,這裏自然會懂了。(否則我們如何從嬰兒時期的無知,蛻變成如今的知多識廣的呢?)

 

當我初到成大航空系(現改名為航空太空系)教書時,有一位天才學生名字叫「大愚」,他父親是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在他小學時,就教他如何自行念大學的微積分。由於他極小時,就大幅度超前的念他所不懂的書,智力比同班的同學高了好幾個等級,當時表現極為突出,現在是美國的名教授。我們不一定現在是天才,但這裏有三種方法教我們如何變成天才,何不現在就試試看呢?﹙註:小兒透露他們班上有位同學當家教,教小學六年級生,被要求直接教大一微積分。奇特的是,他也教過一位高中生,其家長也要求他教微積分,最後竟然是那位小六生學得比較好。可見學自己不懂的東西,不一定要愈靠近自己的程度愈好。同學們,這位小六生能,我何嘗不能呢?﹚

 

8.提升自己的創造力:

 

我們絕大部份的知見都學自別人或者外在環境,每個人的創新見解只佔我們能力的極小極小一部份。換句話說,若有什麼新的有用之創見,一定是沿襲前人塑造的成果,不從前人的基礎上發揮是不可能的。那一天若你有新的創見,而堅持是完全自己獨創,若不是無知,那就是自大。瞭解這一先決條件,我們才會虛心接受下面的經驗之談(註:以下所談,不完全適用於產生文學、藝術創作或純數學及應用數學理論的創見,但本文仍能提供方向)。

 

創造能力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等級,每一種等級都對人類的發展有極大的助益,因此不應該偏重那一種等級。創造大致上可以分成:1、小幅度修改現有的產品、觀念、方法;2、較大幅度修改;3、提出全新的產品、觀念、方法等三種。在此我們不提這些產品、觀念、方法本身,因為那樣的範圍太廣泛了,只談談如何產生有用的創見。

 

在談這種人類最神奇的表現之前,先來談談兩則有名的故事。佛陀在世時,他的侍者阿難尊者,是一個知道佛陀所有教法的人,相信佛陀會幫助他,讓他證到四果阿羅漢,但他一直都只有證到初果須陀洹。在佛陀入滅後,他想佛的繼承人迦葉(音「ㄕㄜ、」)尊者會對他很好。那裏知道當師兄弟們要到一所洞窟中,討論如何將佛陀所說的教法整理成一致的佛法時,迦葉尊者竟然說(意譯):「你不是四果阿羅漢,不可進入此洞」。阿難尊者傷心的想(意譯):「好!以後我不再依靠別人了,以後我要靠自己」,然後在洞外坐下來,打坐到半夜疲倦了,起來經行(輕鬆的散步),才走 一兩 步突然悟道,證得四果阿羅漢。也有文獻記載,他在決定不靠別人,剛坐下來的時候悟道。但我比較相信前者。依據佛教的說法,四果阿羅漢完全跳脫世間的束縛,其想法完全脫離了「我、我所有的」等的窠臼。從創造力的角度來看,完全跳離以往的觀點,會變成有無限的可能。這個故事的重要啟示,在於我們要開發無限的創造力,一定要捨去對別人、對過去所學的依靠。但捨去依靠不是忘記,而是不執著,讓心像一潭澄澈見底的清水一般的安詳而具有無限的活力。

 

莊子養生主篇的寓言「庖丁解牛」提到一個殺牛的人,最初殺牛時看見整條牛,三年後不見全牛,十九年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今臣之刀十九年...所解數千牛...而刀若新發於硎。」這個寓言大意是一個人對牛的構造很熟悉,用刀也極為純熟之後,不論殺到那個部位,自然而然會以意會的方式來操刀,用最省力不傷刀刃的方式來操作。創造力的基礎原理和此一寓言是相符合的:要有了深厚的基礎能力(客觀條件成熟),才能有了不起的有用創見。深厚的基礎之養成,來自於不斷的充實自己。平常懶於觀察周遭給我們的無形提示,又懶於充實自己的人,是很難建立這種基礎的。

 

要知道我們不能憑空想像出一個實際問題,一個全新又有價值的創見,通常是基於對自己所熟知環境中,不迷戀其好處,瞭解其中的不足,產生要改進的動機及許多新的想法,再經嘗試許多嶄新的看法和不斷的驗證才得到成功。若要世人接納自己的創見,廣為應用,則只能在自己確知的領域中,才能找到推銷的管道。若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有所創見,通常只會流於空想、耗盡自己的積蓄、甚至破產。換句話說,不要認為所有的創造、創見都是好機會,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創造都會先傷到自己。

 

通常的創見是在我們周遭的環境、人、地、事物有任何不方便、不適用、或不能解決的地方,想要去改進或解決時,作個腦筋急轉彎就可能有新的想法。這些新想法通常是不切實際,因此需要先用所學的知識將之作初步過濾。產生新想法時,先將之記下來,放在腦中再三的推敲其可行性,過幾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篩選的工作,以排除明顯不可行的想法,留下初步看來可行的想法。此時不應急著動手去試,先將之留著。每天讓自己腦筋有一段完全放輕鬆的時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想法,每個想法都要經初期過濾、和別的想法比較等過程。為了累積足夠的不同想法,應該多查相關資料文件,多參觀相關的展覽和多聽相關的演講,以產生更多新想法,以及看看是否別人有相似的想法。別氣餒,別人有極大的可能領先你,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一定要在腦中反覆的思考,不斷的搜證,直到想法完整、真正確定完全新穎,再來想如何動手實驗以確定它的正確性。

 

和現有的產品、觀念、方法差異愈大的有用之創見,所需的累積的類似想法要愈多。收集新想法、別人的類似想法、比對許多想法的所需時間也愈長。更重要的觀念是,一個大的創見常常是許多的小創見累積起來的。若想一次得到大的創見,會有兩種困難:不知從何想起和難以驗證其正確性。因此,不要想像了不起的新產品、觀念、方法是在一瞬間想出來的,因為那是不可能的。所有的了不起貢獻都是從極多的類似觀念比對整理出來的。不然的話,愛迪生或愛因斯坦��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順勢而為,改變自己創造有利局勢

 

假設我們是一個要到海中捕魚的漁夫,若不清楚現在是什麼季節,應該在什麼時辰到那一個地方捕那一種魚,那麼在茫茫大海中要將船開到那裏去呢?換句話說,不論做什麼事,若能觀察天時、地利、人和,瞭解那一種才是最佳的選擇,則能事事順勢而為,用很少的力氣,以 四兩 撥千斤的方式達到目標,得到最大利益。讀書也是一樣,要先了解自己的特長和缺點,善用特長彌補缺陷,再應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才能輕鬆的吸收知識,做一個快樂的讀書人。比如自己的文學方面有天份,數理部份則像個白癡,那麼應該想辦法將自己所缺的邏輯概念補起來。以數學為例,邏輯概念的加強方法是先將某段課文多看幾遍,然後在看例題時,不斷的問自己這個例題在幫我複習課文中的哪一些重點,更要分出哪一些是這一課的重點,哪一些是以前學過的重點。作習題時也用同樣的方法來推理重點在那兒?不論是例題或習題,做了幾題之後,再回想這一課文雖多,但重點原來是只有這一點點。此時回頭再看課文,將重點和其包裝(其實就是在演繹重點給我們看,幫助我們瞭解該段的部份)看出來,若能進一步弄清楚重點和包裝的關係更好。就這樣的面對最害怕的數學課,經過幾課之後,你會慢慢的具有一些邏輯的概念,配合本文的其它部份方法,則能使自己的數學能力不再像白癡一樣。

 

若自己的數理部份還不錯,但文史部份則常常凸槌,首先就要加強自己的記憶力和演繹的能力。在記課文時將身邊所有有趣、沒趣的圖形、動作、歌曲、故事等等和課文拉上關係,則所記的資料能正確記住的時間,會慢慢的加長。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補習班或訓練課程,可加強記憶能力,找時間去參加也是在短時間提升等級的好方法。演繹的能力對一個理性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那豈不是要將一件簡單的事複雜化。但一篇動人的文章通常要峰迴路轉,才能迴腸盪氣的感人肺腑。任何一件事的發生,本來就有其來龍去脈,還有主觀、客觀以及當時和前後的環境條件之變遷等等極多的因素。只要我們將頭腦放開,用一種轉折承接的方式,先練習將某件事的諸多因素作排列組合,則會有幾乎無限多的方式可以述說之。再將自己所知道的美好文句詞藻套入,則可以化成一篇篇美麗動人的文章。有了寫這種文章的把握之後,才能對樣式多變的文史課程,有深刻的共鳴,打從心底的喜歡它,隨後才會覺得「念好文史、寫好文章」不再是件苦差事。

 

在加強自己比較弱的部份時,一定要善用手邊所有可能的資源,比如和同學討論,問老師、父母、兄長、同學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生物時鐘之中,哪一段時間是精神體力最好的時候,哪一段是最差的時間。在最佳狀態時間讀最弱的功課,在較差時間面對自己較強的功課,最差的時間則練習放鬆或休息。那當然可以發揮自己的最佳表現,提升自己的信心。若我們能瞭解自己,再加上調和身心(以行動證明自己是好人以及應用本文或其他地方學來的方法),使我們的條件進一步改善,則能扭轉時勢,使自己能有更多機會來順勢操作,那豈非妙不可言。

 

轉載自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9.htm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練習放輕鬆(鍛造開啟許多「無限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除非出現我們很喜歡的境界,例如看有趣的故事書、電影、打電動、吃愛吃的東西、和好朋友閒聊等等,通常我們會對身體和五官的覺受很在意。一旦感覺到這些覺受,身體一定會產生一連串的反應,這些都和意識的反應息息相關。由於這一些反應多多少少和維生系統有關,長年下來,一般成人意識的啟動和貝他波幾乎產生緊密結合的關係。例如我們常有的反應是,想要專心對待某種事物時,一定是先將身體動一動、抖一抖,身體往前傾。如此一來,意識將被啟動,使我們不能完全毫無保留的接收該要的外界訊息。幸運的是,幾乎每個成年人的這一類的意識行為行之已久,頭腦已經能夠充分的適應它,並建構一套專門的監控系統,將這一類與身體覺受有關的意識切割成不連續訊號,使它成為點狀的分散,因此不致於對接收訊息造成太大的干擾(註:我們常說小孩子很幼稚,其實是此種分割系統尚未建立好的關係)。我們初步要練習提高讀書效率或學習放輕鬆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例如在吵雜的環境中,開口念書比安靜的念書更可以使我們容易專心,效率也比較好。換句話說,察覺身體五官覺受的意識行為,除非要求達到極度專心的情況,尚不算是一種具有危害性的意識干擾潛意識之行為。

 

我們初期練習不使意識干擾潛意識的放輕鬆,可以從轉移意識的思考行為成注意身體覺受的行為下手。一旦察覺自己在想懂或不懂,就提醒自己放輕鬆,將身體動一動,享受一下放鬆的舒適。例如讀書時最好前後點頭的動,注意力會被接近的書本筆記本所吸引(註:接近自己的物體可能會有危害生命的可能,因此注意它是被我們的基因排在最優先處理的順位),而使其它的思考性意識行為暫停作用。當感到頭腦亂糟糟的,可以捏腋下或大腿內側部位的嫩皮膚,使自己因強烈的刺痛後的解放感,回到清醒狀態,再一邊作細長的呼吸,一邊開口念幾句正在念的東西。當覺得累的時候,可以用力握拳頭、用力將臉部五官擠在一起或其它部位用力,心中默念「用力、用力、用力、用力、放—輕—鬆—」,前面幾聲「用力」要愈來愈用力念,念「放輕鬆」則是一邊慢慢念一邊將用力的部位慢慢放鬆,然後享受放鬆的舒暢感。就這樣常常作提醒自己轉移注意力的放輕鬆,配合用力放鬆的方法,可以慢慢地得心應手,也會發現讀書其實不容易累,考試成績也會慢慢的進步。注意到這一類的轉移式放輕鬆,只能算入門的程度,不要以此為滿足,更要學更上一層樓的放輕鬆,才有機會讓自己變得像我們記憶中那一類讀書像神一般的同學之水準。

 

在進入極度專心的放輕鬆練習之前,有幾種過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培養讀書的興趣,想辦法將枯燥乏味的課文和某種有趣的事物連在一起(註:例如某某老師的說話神情很像青蛙,他在講某一段課文時更像),提高自己的興趣之後,會自然而然的變成專心而輕鬆的念一段時間。第二種方法是常常看一些偉大科學家(像愛因斯坦)努力的軼事以鼓勵自己刺激自己——想像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努力,而獲得眾親友的喝采,也可以提起精神,專心一段時間。多練習這兩種自我暗示法,可以逐漸體會身心如何處在專心而放輕鬆的覺受中,而不致弄不清目標。

 

第三種方法是早晚做一番白日夢(註:這種方法現在被用來當作末期癌症患者的治療法),在早上盥洗一番、做完簡單運動後,找一張舒服的椅子坐下來(註:不要在床上以免變成賴床),以連續劇的方式自我陶醉一番。例如想像自己從房間裡,像一個巫師一樣,唸一聲咒語,當場穿牆而出,凌空飛到私有的祕密「桃花源」外。在一聲咒語「芝麻開門」之下,一道神奇的門打開了,裏面有自己已經構建一段時間的遊樂設施。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後,自己變成神通最廣大的巫師,為所欲為的作許多快樂的事。經過五到十分鐘的時間後,再飛回現實世界,晚上睡前或明天再來這個只有自己能進入的神秘仙境。每天早晚作這種白日夢,可以將心理底層的鬱積逐漸消除,使精神和心理上的負擔減少,而容易練習下面的極度專心放鬆的方法。

 

若您是某個宗教的信徒的話,那麼第四種方法就是每日固定的做短暫的宗教功課(例如佛教徒的誦經、念佛菩薩聖號、持咒,基督徒的禱告等等),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以短暫的念佛、持咒、或禱告等維持身心的安詳。絕大部份人在相信自己奉行行善最樂的原則之餘,在做宗教功課的時候,很容易在短暫時間中體會到極度放輕鬆的經驗,因此練習下面的高級放鬆法容易得心應手。

 

現在來談達到頭腦極度專心及放輕鬆的方法。對一般人來說,要求自己放輕鬆,只能維持大約一、二十秒左右,甚至更短。原因是身心不適的覺受會使我們啟動意識的注意(前面已經說明),意識一被啟動去注意其它的覺受,當然很快忘了原本要放輕鬆的事。一般宗教之禪坐或祈禱、瑜伽、或者氣功的方法,可以訓練我們延長放輕鬆的時間,也可以得到極度放鬆的訣竅。建議讀者最好擇一種來幫助自己,但千萬不要變成狂熱份子。若要自我練習,需要把握住『專心放輕鬆』的要訣其實是「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不要罵自己也不要叫自己放輕鬆,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因為很不容易做到這種放輕鬆,因此一定要有空就常常練習。只要一想到練習好這種高級的放輕鬆法,有機會變成神童的話,相信人人都會提起精神來練習它。

 

由於念書時間愈長愈能提升自己,最好將理想目標時間設定為「一整天都能處在極度專心的放鬆的狀態」,因此應該隨時隨地都練習如何放輕鬆。要練習高級的放輕鬆法,最容易下手的時間是四肢都在動的走路期間。其方法是走路時放輕鬆的走,不將目光焦點放在固定的位置(即同時看所有的東西)(註:此種方式即稱為四念住之中的「觀」),此種方式會使眼球放鬆,也可以放鬆頭腦,你可以若有若無的享受眼球放鬆的輕微舒服感。最初幾天想辦法維持這種狀態,等熟悉這種感覺之後,再練習同時掌握自己的心,使之不要去注意舒服的覺受而保持在安詳狀態。第二步練習同時看所有的東西和同時聽所有的聲音,不集中眼力和聽力於特定目標可以讓頭腦進一步放鬆。等眼睛耳朵都能掌握放鬆的要訣後,下一個對象是腳部。腳部可從腳趾頭開始練習——在輕鬆的走路(眼耳都放鬆)的同時,練習若有若無的同時注意腳趾頭和地面接觸、離開地面的感覺(不要注意趾頭上某一特定的位置)。因為是輕鬆的走,任何階段都一定會有舒服的覺受出現,不要被騙去注意它,一定要讓心維持寧靜安詳(把所有覺受和舒服感同時攝在寧靜安詳之中,又稱為「不起分別心」)。

 

實際上要同時若有若無地注意所有景象、所有聲音、及腳趾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很快就會忘記(註:甚至只有注意眼睛也不容易)。因為極容易想起其它人、地、事、物或者注意到身上的其它特定部位的覺受。此時不要洩氣也不要怪自己,只管不斷的練習就是了。隨後可將腳上其他的部位逐漸包括進來,最後擴及全身。只要我們在初期走路時,能夠同時放鬆眼睛又保持心理寧靜安詳超過一分鐘(註:印度某一教派稱能維持三分鐘就是入三摩地),就可以有把握的將這種極度放鬆的方法應用到上課時間。其他吃飯、睡覺前、上體育課、騎車或搭車通學時,也都可以練習這種極度專心和放鬆的方法—「同時放鬆和注意所有的身體覺受和周遭的人事地物,但心中充滿寧靜安詳」。在愈多的時間中能練習放輕鬆,則愈能得心應手的運用到念書上。

 

上課或讀書時將身體放鬆,並以看戲的心態來聽講或看課文筆記是第一個重要原則,若能同時掌握到保持放鬆和看戲心態,再慢慢的配合前一段所提示的方法。那麼由於身體不在動的狀態下,所以身體酸痛癢的覺受、及腦中想起其他事物,諸如:老師剛剛在說什麼等等的思緒會很容易悄悄的跑到我們的意識中,因此遠比走路時更不容易一邊放鬆全身一邊聽講或念書。通常練習很久也不容易得心應手,因此要常常鼓勵自己。在念書和作功課時也要常常去練習。最後的最佳狀態是:「上課、念書、或作功課時,身體放鬆,而當時心像一池澄澈的清水一樣的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註:此時是處在天才的狀態)。寧靜安詳而充滿活力的狀況,是指對任何的資訊都能注意,但只會對應該作反應的部份作出反應,在下文中稱之為「保持靈敏的心」(註:能夠同時注意周遭和全身覺受,而且心不起分別的維持在靈敏狀態,稱為初步成就四念住之「觀」)。

 

最後舉一個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故事來作本節的結尾,他很喜歡作研究,但因為太專心了,因此常常忘了是否吃過了飯。後來他想出一個法子,在他走出研究室外面時,問在路上碰到的人,請問那人上一次碰到自己(指愛因斯坦)時是在什麼時候。若是在吃飯的時間碰到,再問他當時自己的走路的方向,若是在離開餐廳的路上,則表示自己吃過了,可以回去繼續作研究,否則應該是尚未吃飯。大發明家愛迪生也有類似的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極為傑出的學者他專心的程度是多麼的驚人啊!我猜想愛因斯坦和愛迪生等大師的心,一定比一池澄澈見底的水還要清澈吧!

 

 

轉載自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9.htm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讀書方法有關的行為模式

 

在談到主題之前先述說與本文主題有關的五種行為模式,以及腦神經動力學的一些發現——阿爾法、貝他、加瑪波。

 

第一種行為模式是熟悉與不熟悉的影響。對絕大多數正常的成人來說,若要求他閉上眼睛,想一想他的媽媽的樣子,他一定想不清他媽媽的精確模樣。為什麼?因為媽媽已經被頭腦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號,只要一聲咳嗽,一個腳步聲,就可以讓他認定是不是媽媽。平常都用簡單的訊息代表媽媽,一旦要求他作精確的描述,就變得不知如何是好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述說有人問張大千居士,到底他睡覺時那把長鬍子是放在棉被之內,還是放在棉被之外,結果搞得他當晚睡不著。另一個事實是在學習配合呼氣,依次序數「1,2,3,4,5,6,7,8,9,10」的禪坐法,大多數人在學到這方法之前,已經不曾注意呼吸地活了很久,一旦開始要注意,反而不知如何呼吸了。這種行為模式指出人們的腦部會將熟悉的事物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息,愈熟悉則簡化的程度愈深。將之比對到念書或其它的行為上,若我們熟悉某種能力,好比一般學習非建構性數學的人(熟悉九九乘法的人),可以不假思索的進行乘除演算。因為九九乘法已經很熟悉,故可以迅速反應,基本上跳過建構性數學一步一步的演算過程。然而對不熟悉的能力,則類似只會應用建構性數學法,如同對九九乘法並不熟悉的人一樣,沒有辦法一次跳過幾個步驟,因此每一次作乘除運算都很辛苦。從前面的左右腦交替說服的必要步驟來說,熟悉的事物(因為極度簡化的關係)的交替只要花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交替一次,但不熟悉的事物則要花許多時間去完成它,而且需要交替的次數也多了很多倍。因此重複地學習,使學到的資料在腦中大幅度簡化,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種行為模式是意識及潛意識的關係,這是本文的主要重點之一(註:也是五位百法在有為法中運作的方式)。不論是意識或潛意識,在佛教唯識學通稱為第六識,但將潛意識分成不同層次的天人世界來闡釋之(註:大致上說,依能達到了了分明的最深一層潛意識之層次來分類(在第六、七層以上必須是不起分別心地明了),則分成五十二階的菩薩位)。頭腦中的意識及潛意識的運作關係,可用成功大學校長和航太系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為例子來說明。比如說有人打電話問成大校長,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註:相當於眼耳鼻舌觸覺接收到一訊號)?校長不一定認得鄭××教授,於是他交代秘書查鄭××教授是那一系的,查到之後打電話問那一系的主任,要求主任查一查。航太系主任接到電話後,找一個人去看他的辦公室,假若乾淨整潔則回報系主任。若不乾淨,則要另外找工友或學生打掃,打掃乾淨後,工友或學生回報主任,主任回報校長室秘書,秘書回報校長。若那人再打電話來問則可以回覆他。在這裏,鄭××教授辦公室的狀態相當於腦中記憶庫的資料,某人打電話好比外來的信息透過五官輸入頭腦,校長接收到信息相當於意識發生作用,成大校長職掌全校好比意識主管頭腦及身體,校長秘書好比第一層的潛意識,某一系系主任為第二層潛意識,工友或學生為第三層潛意識。它們的行為關係成一種樹枝狀的結構,每一層的下方接到極多分支的下一層潛意識,一層一層往下分叉下去(大致說來硬體上並非如此構建,大多是動態地作軟體上分類,因此無法直接從解剖學得到這一類的資訊)。腦中的資料通常由潛意識去查詢比對或更新。本例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因此只要幾層的潛意識就足夠應付,愈複雜的工作需要動用到愈深層的潛意識來處理。

 

現在假設打電話那人講不清楚,使校長把鄭××教授聽成曾××教授,校長秘書當然找不到,因此無法繼續下面的資料處理行為。另一種情形是那個人一直不斷的打電話,問校長同一件事「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校長的事情那麼多,結果不但使他無法交代秘書作應該作的動作,其它的事也無法作好。第三種情形是,成大校園的電話系統正在維修,使得整個工作之中打電話聯繫的行為無法執行,因此處理的過程不順暢。

 

第一種假設相當於考試時很緊張,題目看錯了,不是不知道怎麼做,就是做得文不對題,這一題當然拿不到分數。我們待人處世讀書等等,若頭腦接到訊號不正確,當然事事不順心,常常有危險狀況出現。

 

另外假設我們在考試之中,發現有一題不會寫,一般人的反應是在有時間時,不斷的想該如何寫。結果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但一交考卷後幾乎立刻想出來該怎麼作,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在考試時不斷的想這一題怎麼做,相當於「意識不斷干擾潛意識」,也就是那一個校外人士不斷打電話問校長「鄭××教授的辦公室是否整潔」,使得整件事情無法處理。一般成績差的同學大都患了這毛病,上課、念書、做作業、考試、和別人交談等等大部份的日常生活也都如此,事事都違背「意識不應經常干擾潛意識」的原則。所以表面看來時時努力用功,但表現平平,使得自己和家人朋友都不甚滿意。

 

若考試時精神及體力都不好,則相當於第三種假設,腦部訊號交換變得遲緩。因為考試時通常會緊張,以致於頭腦亂糟糟的,即使會寫的題目也可能答錯,或因答題太慢而寫不完。因此如何在緊張狀態之下,仍能氣定神閒,並保持頭腦的靈敏,對待人接物和讀書都是相當重要的要素。

 

前面提到我們會將看到的東西看成自己主觀認定的東西,除了所謂的習氣之影響外,其中一部份的因素是由於意識的作用,另一部份是身體自我保護系統的設定(註:例如拒絕接受對自己不利的事實)。若我們能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在頭腦攫取點狀資料以作下一步的比對整理時,比較不會故意忽視與事實有關的資訊,而能減低這種主觀的成份對認清事實真相的干擾。

 

一般人常說笑口常開,身心就健康。可是我小時候就常常體驗到,每當我大笑一陣之後,身體就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舒服。同樣的在discovery頻道有一集就專門討論高興對人體的影響,一連串的證據顯示,只要稍為過度的高興,對身體就會造成類似稍為生氣程度的傷害。愈高興的話,傷害的程度也愈高。因此,對身心最恰當的狀態是有輕微舒服的感覺,類似在佛教的禪悅或禪定狀態(或基督徒、天主教徒在極度專心祈禱時與聖父、聖子、聖靈之一相應的狀態),這是本文要強調的第三種行為模式。一般人當然不容易達到似有若無的舒服狀態,但讓身心留在愉快舒服,但未達到明顯高興的狀態是可以做得到的。

 

關於第三種行為模式,我們再來觀看許許多多的群眾抗爭活動。不論現場是否失控,不知您是否發現,只要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註:不一定是抗爭總指揮)發出訊號,則抗爭的群眾很快的停止抗爭。也就是說,群眾中有些人是眾望所歸的人,他的行為強力的影響到周遭許多人。在佛教徒的早晚課之課誦文有三皈依誦詞,第三條是「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其意思是「我學習佛法以後,希望以後因為努力的向一些有成就的人學習如何修行,能使身心安定,再希望因為我身心安定,能在有形無形之中,影響周遭眾生的身心,使之穩定安詳。並願因為他們的穩定安詳,能進一步穩定調和其周遭的人、事、地、物,使其相互之間的運轉關係,一切一切都能和諧順暢」。假若我們能夠常常處在身心平衡的禪悅狀態,則不但自己的運氣會好轉,書可以念得好,周遭的親戚朋友也會受到影響而有好運道。這一種行為模式是屬於形而上學的,但不難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證。講確切一點,若我們能常常身心安定舒服且又努力用功,那麼考試時的一切反應,都會自然而然的合乎正確的原則,日常生活也容易心想事成。這就是心靈安詳能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的意思。你可能會反駁說自己命不好,常常處在不安狀態,可能下一餐在哪裏都不知道,如何能使身心安詳?在這種情形下,宗教就能提供您所需要的處方了。除了與各宗教有關的教義或儀式的學習與應用之好處以外,絕大多數的宗教都再三的強調,若我們常常樂善好施,終究會時時身心安詳的。

 

在確認某一資訊的過程中,我們的左右腦在和記憶庫資料作比對以自行認定、說服對方、及同意對方意見的時候,都要通過一組判別系統的檢驗。這個系統包括一套規則,由下面的項目組成:唯識學所說的第七識(執著識:執著某些東西是我的、我所有的等),維護生命的系統(基因設定的本能),和以往所累積的德性、內涵、情操、恐懼、禁忌、與堅持等等。判別系統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國家用法律、道德標準、及風俗習慣等,來規範國民生活行為。假若我們身心安詳,這個判別系統將敏銳地隨著週遭環境作機動調整(相當於自動地找出適用某件事的法律條文等),但不會隨意變動規則的內容,所以確認過程將類似透過許多片固定不動而且明亮清晰的玻璃看景物一樣,迅速而且有效。反過來說,假若我們身心不安穩,維生系統不能確定要用什麼規則才不會影響自身的安全,執著本能不易決定那些規則不會影響個人的利益,德性、情操等等也無法提出一定的標準,結果導致判別系統所引用的規則不斷變動。那麼確認過程就會像透過許多不斷晃動的污穢玻璃看景物一樣,很難下定論。此外,因為找到的資料是否正確也需要判別系統的監督,到記憶庫中搜尋資料的速度也會被身心是否安詳所影響。因此,維持身心安詳,不但對提升讀書效率是最具關鍵性的一環,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事方面也是極為重要的。

 

第四種行為模式指的是頭腦的動態資料儲存過程。因為頭腦有無限大的記憶單元,所有經五官進入腦中的資料,都會被記住,但它們是記在最底層的部份,平常不易將之呼喚出來。當頭腦第二次接收到類似的資料時,該資料在左右腦比對認定的過程中會被簡化而重新儲存(註:以前的各版資料並不損毀,而是轉存到底層之中)。經常重複的資料,會不斷的被簡化後放在容易被淺層潛意識攫取到的位置。例如我們每天的上學路徑中的每一景,都被簡化為一些圖形符號的組合,即使在月黑風高無街燈的晚上,我們也不會走錯路。因為資訊太多了,所以就依資料被搜尋比對的次數作動態調整,由於每次比對認定都能進一步簡化資料,因此愈常被引用的資料之數據的匯流通道會愈順暢,路徑也愈短。相反的說,某一段時間常用的資料一旦被束之高閣不再使用後,其儲存位置會逐漸被往不常引用的區域挪移。我們要將書念得好,就要在心情穩定的情形下,多看相同資料、多多聯想不同資料的異同,以增加書本資料被正確比對的次數,不斷在腦中簡化它們,把它們放在動態搜尋時容易找到的位置。

 

第五種行為模式是對某種知識有沒有親切安全的感覺。有一篇報導提到兩批人,他們志願被丟到茫茫大海中,第一批的人救生圈圍在其腰部,另一批人的救生圈圍在頸部。每個人都看不到其他人,再從極遠的距離外用望遠鏡觀察他們,在將近抓狂的臨界狀況下去救他們。因為救生圈圍在腰部的人不容易在海面上躺下來,而救生圈圍在頸部的人可以躺下來,結果後一批人陷入崩潰的時間比前一批人的平均時間延緩了一倍以上。事後問第二批人,大多表示在體力不繼的迷糊狀態下,感覺到救生圈好像變成睡覺時的枕頭,因此安心的在海上漂浮著睡覺,睡醒後又有體力可以支撐下去。筆者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表嬸,生性樂善好施,平時好像有無窮的精力,協助她的先生從窮苦的家境變成人人稱羨的富人。有一天陪先生到醫院看病,經醫生慫恿之下作了全身檢查。在身體檢查之前,她在外觀上看來像一匹有高貴血統的駿馬,任何人包括她自己都不相信她會有病。但當醫生親口告訴她五臟中的心、肝和腎的功能幾乎消失的當時,立刻變成病厭厭的樣子,大約幾十天後就過世了。很多人有的一種奇妙經驗是在做了一件或許多好事之後,發現事事順心,即使去學一件很難的事也比較容易學會。這證明在心安的情況下,頭腦比較容易機動地調整,以面對各種狀況。因此對某件事是否安心,是人類行為的一種奇妙支撐點。我們在念某一段課文時,若有親切感、安心感,則容易學會它、瞭解它。親切安心的感覺,除了多做好事有幫助之外,一定是來自於曾看過或者看過很多次等,其親切安心的程度則和接觸的次數成某種比例關係。所以加快看書速度,以便重複多次是和念書的好壞有極密切之關連的。

 

腦神經動力學目前已經知道,頭腦有阿爾法、貝他、加瑪等三種波。在身心沉穩的狀態是阿爾法波主導腦部的訊號,平常是在貝他波狀態,焦慮狀態屬於加瑪波。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讓頭腦常處於阿爾法波主導腦部狀態,會開發不可思議的能力。這阿爾法波的頻率大約是每秒十七萬多個週期(Hz)的訊號,這相當於身心平衡狀態(也是意識不干擾潛意識時)的腦部運作速度(註:若您換算佛經中的「生滅」的時間,會奇妙的發現它正好是阿爾法波一個週期的時間)。研究也發現許多能進入禪定狀態的人(註:意識幾乎完全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其腦波呈美麗而規則的阿爾法波。由於幾乎沒有被干擾,因此在腦中搜尋資料、比對資料、做歸納分析推理的速度極快,因此可以發揮潛能。在此狀態下,當腦的功能不足時,很容易啟動腦中尚未用到的部位之功能,所以常在此種阿爾法波狀態的人,每天的腦力都在迅速進化。

 

從模擬的觀點來說,我們的腦部是幾百萬部電腦依樹枝狀的架構同時平行運作(註:實際上可有幾千萬、幾億部電腦,絕大多數未被啟動),每一部電腦在無干擾或干擾極少的狀態下運作可充分發揮其效率。一般人使用的腦中電腦只用到幾百萬台,常在阿爾法波狀態的人,他每天都會永久性地啟動幾百、幾千、幾萬部甚至一、二十萬台的腦中備份電腦,所以其潛能不斷快速增進。我們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啟動一台電腦時不能隨便的更改供電系統的低頻電壓電流,因此其它兩種波狀態不容易毫無後遺症的啟動腦中之備份電腦。但人類的生存是和外界互動的,因此需要維生系統和緊急逃生系統。當維生系統有異常狀態出現時,就要緊急的徵調許多電腦來應變,因此需要較高頻的貝他波來作強制切入動作以搶得電腦使用權,同時該電腦運轉速度也要加快成為貝他波系統。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可能有危害生存的可能,因此平常狀態是處於貝他波系統。因為是屬於維生系統,對本身能力的提升可說是幫助不大,而且屬於隨時應變狀態因而會讓身心容易疲憊。在緊急逃生時,絕大多數電腦都需要被徵調來應變,同時大量啟動備份電腦,因此使用極高頻率的加瑪波來切入,其運作亦同。通常緊急狀態消失後,被開啟的電腦會再度回到備份狀態,同時致力修補緊急時過度付出所造成的身心的損傷。但有些人的身體系統可能常常出現異常狀態,因此系統誤判為極度緊急狀態,以致身體變成經常性的處於焦慮狀態。由於不斷過度使用身體的資源,因此它是有害的狀態。

 

上面這一段包含著一種強烈的暗示——我們應該盡量在做任何事時,維持在身心沉穩的阿爾法波狀態,以使頭腦自然且不費力氣的維持在「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境界。由於我們常常對身體的任何不適感作出反應,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直都在很容易變成「意識干擾潛意識」的不良狀態。因此需要從今開始練習將這種不良狀況改過來,以全力開發我們未開發的潛能,讓我們能夠輕鬆的讀好書。

 

最近兩年內有一篇針對美國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報導,發現平常喜歡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類似巴哈的音樂,節奏單調,聲調的抑揚頓挫幅度小)的學生平均表現最佳,喜歡聽一般古典音樂的學生表現次之,喜歡喧鬧吵雜的滾石、搖滾等音樂的學生表現較差。平均表現最差的是亞洲東方國家的後裔,因為他們在小時候養成被逼著念書的習慣,上大學後沒有人逼而不會主動念書。這個報告顯示讀書不主動是最糟糕的,同時也指出平常的喜好會影響身心的反應。有些人會去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是因為有一派的提升能力學說者,早已推出「多聽這一類音樂能迅速引導聽者的腦波進入阿爾法波狀態,以開發潛能」的訓練課程(學費還蠻貴的)。平時讀者不妨自己找這一類的音樂來試試看。有時我也建議一些朋友,在他們的小朋友入睡時,通宵用念佛機小聲的放出極為單調的佛號,以強化他們的心智。

 

要引導自己很容易的進入阿爾法波狀態,除了聽巴洛克時期之古典音樂、佛教的佛菩薩聖號、天主教及基督教的聖樂等等,以及下文會提到如何學習佛陀的四念住修行法的放鬆(也類似默照禪的基本方法)之外,一個人人做得到的方法是「常存好心、常做好事」。多多行善或每日固定做短暫的宗教功課,會使我們身心安詳,很自然、不費吹灰之力的在安靜的環境中進入阿爾法波狀態。

 

時下許多年輕人,喜歡一邊念書一邊聽音樂,其可能的理由是:可以輕鬆的念書提高效率,或者不聽音樂根本提不起勁來念書。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能夠消除緊張的氣氛是沒有錯的。在很多場合也有用音樂來治療各種疾病,也都有驚人的療效。但在念書時,雖然要愈輕鬆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專心,以便眼睛、耳朵等器官能毫不受干擾的輸入正在念的資料給腦筋。腦筋在左右腦交換資料、比對、簡化、整理的下一階段,也必須不會抓到不相干的點狀信息,才能迅速的消化理解。一邊聽音樂一邊念書,其輸入訊號到腦中時是兩種不相干的信號,會增加腦部接收信息時的工作量,需要去將之分解開來,因此容易疲倦,精神體力略差時又一定會互相干擾。嚴重的是,常常有某段音樂很好聽,深受聽者喜愛,當時念的資料會完全被干擾而當作不重要資訊。這種同時聽音樂和念書的行為,在腦筋攫取書本的點狀資料以作左右腦溝通時,常常會造成抓到不具代表性的資料,造成左右腦溝通不順利,理解力大幅度衰退。總之,一邊念書一邊聽音樂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這種念法在精神極佳時,其效率不到其應有的最佳狀況的百分之五十,更何況精神差的時間比較多。建議讀者念書時專心念,休息時才聽音樂。有些人由於習慣已經養成,很難一下子改過來,因此請從今天起試著慢慢地修正這種念書習慣。合理的修改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先試著每隔一段時間將音樂關一下再開,以後慢慢將沒有音樂的時間拉長;第二種是逐步將音量關小一點點,逐漸將音量以極緩慢的幅度變小,在心情不好時才變大聲一些些;第三種是反過來,在休息時間暫時關掉音樂一段時間,等到情形好轉時,嘗試在一小段時間不聽音樂地念書,再慢慢拉長此一小段時間。

 

轉載自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739.htm

 

LivingS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